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9月2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一片冰心,寄至何方(报告文学)

黄铮泽 沈旭遒 柴逸涵 陈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9月26日   07 版)

    雪域高原哺养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对每一方山水充满景仰,他们遇远客不吝把酒言欢,他们不惜将青春的热血浸染在这片热土上。那个暑假,我们有幸在支教的学校结识了这样一位藏族老师——次多。请跟随我们走进他那间简单又不失温馨的平房,走近他那潮湿又温暖的心。

    10平方米的小屋,两人居住,虽显逼仄却也五脏俱全。等生起了火,斟满了青稞酒,屋内已是洋洋暖意。次多老师小屋的陈设很有意思:墙上挂着10余幅有精致相框装裱的照片,反映了西藏从农奴制时期到和平解放,再到深受改革之风沐浴的这数十年历史变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布达拉宫……这里的佛塔到今天还能看到”,次多老师虽不曾经历那段岁月,但从父辈祖辈处耳濡目染,这也便成了一张若有若无的记忆底片。

    “老师,这是什么乐器?”次多老师随我们的目光看去,是一把曼陀铃。次多老师轻轻地将它取下,抹掉了薄薄的一层灰,在我们的怂恿下,简单地调弦后,弹奏了起来。曲声悠扬,迂回婉转。在这么多天的相处中,第一次看到次多老师如此沉醉忘我。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次多老师看到我们惊讶的表情,只是轻轻地一笑:“曼陀铃弹奏本身就给我一种辽阔静谧,我从小到大生活在青藏高原,自然对它爱不释手。”

    在进屋前,我们就注意到次多老师房间外有一群小学生,一会儿用藏语讨论问题,一会儿帮着做些零活儿。“这些孩子是我和另一位老师特殊照顾的,他们的家庭都不容易,所以晚上就叫他们过来给他们辅导一下功课,如果可以的话也顺便在生活上帮扶一下。”

    身为那曲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他的辛勤鲜有人知。次多老师每天8点左右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那曲学校的作息比内地晚两小时),简单解决早饭后便开始组织学生排队用早餐,随即立刻开始一整天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由于最近刚开学事务繁忙,包括次多老师在内的全校老师牺牲中午和放学后的休息时间继续准备资料,直到晚上8点才能回到宿舍。“学校教师资源短缺,很多时候一个人要做两个人的事,不过大家都一样,我们也不觉得忙。”回到宿舍便要继续与这群孩子在一起,我们发现,这时的次多老师和孩子们更像是朋友,经常一起玩一起说话。直到我们离开,那群孩子还没离去,也许在这里真的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

    “要说现在的生活其实也不算忙,想当年我在油洽乡小学(西藏那曲最偏远的地区之一)支教的时候一周要上45节课呢,再加上备课改作业,工作时间几乎是全满的!那都没觉得什么……”正当我们震惊于次多老师还有这么一段经历时,老师继续娓娓道来,“当年的那个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为零,学校的一砖一瓦每一块草皮都是老师们亲手弄的,学生有困难老师补贴,学生生病了老师照顾……”

    后来我们得知,次多老师当时也不是非去那里不可,也许只是凭一腔青春热血,也许只是存了“终军请缨”之志,既然到了那里,心里想的只剩“奉献”二字。

    我们即将离开时,同屋的另一位老师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电话。我们不禁发问:“老师,在这里工作很久才能回家一次吧?你跟家人会不会接触得太少啊?”次多老师点了点头,苦笑道:“这里的老师一般一周才能回家一次,远一点的可能要一个月才能见到家人一次。我还没有成家,那些有子女的老师更是不容易,自己在这里培养祖国花朵,家里最珍贵的那一枝……恐怕会缺少悉心呵护了。”

    这里的老师通过抽签分配,进入各地学校,有的一待就是一辈子。乡音鲜闻的漫长岁月里,上有老下有子女的艰难处境下,若不是饱含着一颗拳拳爱生之心,若没有一缕坚定的信念支撑,雪山边上寒冷彻骨的漫漫长夜要如何度过?

    在这一间五尺见长的小屋内,我们被次多老师心中的火种一次次点燃。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投身支教事业,有的只是几周的短暂停留,有的则是几年甚至更久的驻守。那时的我们,也是曾经的你,抱着一份情怀而来,带着一份感动离开。

黄铮泽 沈旭遒 柴逸涵 陈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9月26日 07 版

以志愿之名
正青春 当报国(随笔)
向阳生长的“小白杨”(散文)
一片冰心,寄至何方(报告文学)
西海情歌(散文)
BaoBao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