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在《强军战歌》的激昂旋律中,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彭州市5719工厂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各军兵种、武警部队以及军工集团的429名技能“工匠”齐聚于此,展开激烈比拼。
“从赛场走向战场,铸匠心保障打赢”是此次大赛的主题。据介绍,本次大赛进一步立起“一切为了打赢”的鲜明导向,聚焦战场装备抢救抢修,通过以赛促训、以训促备,加快提升实战化装备保障能力水平。在为期3天的大赛中,军地装备维修战线技能人才同台竞技、交流互鉴、携手强能。
“通过层层选拔,空军共遴选53名来自基层单位、院校以及工厂的人员,参与装配钳工、无损检测员、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6个赛项的角逐,通过比赛检验部队实战化保障能力的建设成效。”记者从本次比赛的承办单位空军装备部了解到,为更好地贴近实战背景要求,他们按照“忠诚、负责、刻苦、精细、求实”的价值追求,紧跟空军转型建设,紧盯装备迭代发展,大力推进保障模式改革,精心维修、科学维修、依法维修,部队核心保障能力加速提升。
“强大的装备维修能力对现代战争的重大意义,在世界各国军队中已达成共识。”不仅是空军部队,参赛的军地三支力量(部队装备保障一线官兵、军队修理工厂和军工集团职工)除了巩固自身优势课目,还针对装备维修领域的短板弱项进行了强化。瞄准未来战场展开训练,已经成为三支力量的建设共识。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谢岩松介绍,这次竞赛着眼未来作战装备维修需求,差异性设置竞赛考核项目,军人组注重战场的故障应急抢修,职工组注重装备故障的深修精修,考核的针对性、时效性进一步提高。
传统与新领域项目的结合,也是本次“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的特点之一。本次大赛在设置装配钳工、无损检测员、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3项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加上了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3项新增项目,全方位锤炼战斗队作战抢修能力。
聚焦“为打赢解决问题”这一特点,多个课目具体操作在时间、质量上都作出了精确要求,参赛选手需要通过精湛的业务技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战损”的坦克、飞机和舰船恢复战斗力,重返战场。
在装配钳工操作现场可以看到,每名参赛人员实施实际操作的内容都不一样。他们需要根据抽到的实际情况解决链条修复、螺钉断裂、管路泄漏等难题,并进行快速检查、分析和修复战损装备等操作,比赛时长2.5个小时。尽管已过中秋,在完成了全部内容的操作后,不少参赛钳工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来自空军某基层单位的张星星第一次参与“匠心杯”比赛,之前他曾多次参加空军以上级别的大型比赛。“在手动加工的过程中,此次比赛对于精度、速度有严格的要求,故障设置也是现场抽取临机排故,精细方面我们要加工19个面,加工每一个面精度是0.01毫米……我们必须精准操作,不能有太大的失误。”速度与精度是保证战斗力续航能力的重要条件,赛与战的结合,让张星星在比赛中对战伤快速抢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一秒钟都很珍贵,每一个动作都要形成肌肉记忆。”
打赢高精尖未来战争,提升无人机设备快速抢修能力非常重要。新增设的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是基于俄乌冲突的镜鉴分析,以提升无人机在现代战争的广泛应用为背景,锤炼无人机装备自主保障效能。
参与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的人员要在15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无人机装配调试、载荷选配、仿真验证、试飞调试4项任务。选手们在完成具备组装检测等课目后,还要能够准确地操纵无人机进行各种项目的实战作业才算完成考核。
“选手在熟悉无人机的组装、检验等操作后,才能确保无人机投入战场使用具备的时效性,这就要求选手必须熟练操作每一个步骤。”无人机装调组裁判长张春芝介绍说,只有熟练才能生巧,才能为抢救战场态势赢得宝贵的时间。
从“搭车”起步到逐步成熟,“匠心杯”这张名片已经在探索前行中走过了8年。从2016年和2019年依托兵器工业集团举办比赛,到2021年首次成为国家一类赛,再到今年国家和军委机关三部门联合办赛,大赛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朋友圈”越来越大,对战斗力生成的“贡献率”也显著提升。
“打破思维定式,创新解难模式,合力破解战场装备抢修难题,真正将以往我们深度思考的内容运用到了实际战场。”大赛执委会成员王驰描述了装备维修保障在实战中运用的美好愿景,“军地联合、紧贴实战、聚焦前沿,从本次比赛中,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和军队深化军队保障人才培养、不断强化实战化实装保障能力的信心与决心,面对未来战场我们也更有底气。”
在和来自陆军、海军和火箭军等兄弟部队的“能工巧匠”同台比武之后,张星星觉得比赛的输赢已经不重要。“这次比赛能够检验出我们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回到部队后,既要把这次比武中学到的好技术带回去,同时也要在以后业务中弥补不足,不断强化团队在战时情况下进行飞机战场抢修修复的能力。”
刘书 陈逸松 谭泽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