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由一堂课想到的

赵语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10月15日   03 版)

    在漫长又伟大的求索苦旅中,梁漱溟先生无疑是其中璀璨非常的明珠一颗。通过课堂上纪录片的放映,我得以了解这位执拗又可爱,锐气且敢为人先的老先生。他的人生步履踏过了中国近代的跌宕波澜,他的目光却始终投向传统的中国、乡土的华夏。最令我敬服的是,虽未在大学得到系统学习,但梁先生肯从生活与实践中汲取养分,集尽百家之长,以寻求那个完满而包容的“自我”:他有着佛家的求谒思问,探求着人生的相似相续;他更是一名真正的儒者,领悟到了儒学应自生命寻常处生发,于生活微末处践行——以至于治国平天下,胸怀济世之心。梁先生曾说过,佛、儒两者皆为他思想之本,或受其感召,他背起行囊,脚丈乡间方亩,向着中国最深刻的地方去了。在山东邹平,乡土中的人们是小农社会的最好写照,他们有着中国最传统的面容,是践行儒学的一方沃土。由此,在实践与探求中,梁先生得以洞明中华文化,知其全貌与真容。

    令我感动的一处录音,在梁先生与艾恺教授的对谈中。我可以想象到,那时候梁先生正襟危坐,白首矍铄,脸上却饱含笑意,充满希望,用温和的语气徐徐道来:“中华文化之复兴,我刚好不悲观。”后来,他又如喃喃自语般重复着:“刚好不悲观。”仅仅5个字,于我听来却似有千钧。历经数十载风霜,看遍中国气象万千的梁先生能够得出这一论断,定是在钻研经籍与乡间实访时,确乎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可能性。这对正在开拓复兴之路的一代来说,何尝不是巨大的鼓舞?

    更有纪录片中的另一段声音:“要紧的,要紧的,要紧的,不要误会中国是单纯的落后,她走得太快了,走到前头去了,应当后来、将来,全球人类才能出现的那种好的风尚。她把人对物的问题,提前转向人对人了。”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听后心中难抑激动与感怀。青春的我们,来自中国的我们,应最有底气与自信,迎接着全球的目光,期许并奋进向最美好的前途。

    优秀而有趣的灵魂总能找到共鸣。求索路上不只踽踽独行,梁先生回望,便会找到一位追随着他的足迹,一步步深入汉学奥妙的学者。经过一节课的介绍,我无比羡慕艾恺教授与梁先生亦师亦友,更为忘年之交的关系。这份情谊或源自早年间的一个契机,便形成命运的交织,跨越国度与文明,横渡时代的沧海,叩问着历史的话题,聆听着未来的回响。

    沉浸于良师益友的故事未及回神,令人惊喜的是,艾恺教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现实中的他走上讲台,风趣幽默,可亲可敬。

    还有课堂上的我们,也成了求索路上追随着梁先生与艾恺教授的一方。经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每位同学,或许都对那个原初的问题加深了认识与理解,并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我想,我们无法对世界未来的光明与否作出绝对的定论,但我们仍可满怀希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动这个世界去往我们心之所向的模样。我会铭记这个深刻的问题,并在未来的某一天作出坚定的回答——

    “这个世界会好的。”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一学生)

赵语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0月15日 03 版

法医秦明:开始写故事是因为“委屈”
国庆假期消费市场盯上“国潮”
由一堂课想到的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