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追风逐日,这群年轻人勇闯新疆“风光无人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雪迎 赵婷婷 贾骥业 韩飏 见习记者 席聪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10月25日   05 版)

    8月29日,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近百台风力发电机组巍然矗立,叶轮迎风旋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摄

    8月28日,哈密市天山换流站内,实习值班员米尔卡斯木·麦麦提吐尔洪(右)正在和同事一起巡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雪迎/摄

    9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喀什镇,为观光游客准备的骆驼卧在薰衣草花海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天山换流站位于哈密市伊州区,是±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起点。图为航拍戈壁中的天山换流站。郭健/摄

    编者按

    十大风区、五大光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风和光,这些大自然给予的馈赠变成了源源不断的绿电,点亮万家灯火。近日,中国青年报社派出年轻记者组成“中国式现代化——青春‘记’行”之“追风逐日看新疆”报道组,走访乌鲁木齐、哈密、克拉玛依、喀什、阿勒泰等地,采集那些新疆大地无限“风光”背后的青春故事。

——————————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偏爱“无人区”。

    荒凉的沙漠、戈壁、荒漠,是太阳能、风能资源的宝库。新疆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9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之一,曾经广袤孤寂的“无人区”,如今已变成新能源的“海洋”。

    近年来,新疆不断加快“追风逐日”的脚步,出台各类政策举措,推进风电、太阳能、抽水蓄能、储能、氢能产业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组网加速建设,“风光”产业动能强劲。2024年上半年,新疆新能源发电量59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3%。源源不断的新疆绿电,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点亮亿万盏灯火。

    在哈密十三间房风区,20名平均年龄27岁的年轻人扎根全疆单体规模最大的风储一体化项目,这里荒无人烟,吃的水要从几十公里外的七角井镇拉运过来。正是他们,驻守“无人区”,书写着新疆无限“风光”背后的故事。

    在“百里风区”追风逐日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出发,汽车沿着公路在茫茫戈壁荒滩深处行驶约4个小时,才能抵达中船风电哈密十三间房百万千瓦风储一体化风电场项目现场。一座座白色的“风车”迎风而立,百米高的塔筒如同一座30余层的高楼,80多米长的叶片随风旋转,就像戈壁中的巨人。

    十三间房位于新疆有名的“百里风区”中心,这里8级以上大风一年达200多天,极大风速能达到50.28米每秒。

    风电场场长师瑞见识过极端大风的威力,他说,“去年的一场大风吹倒了围墙,把彩钢板吹出十余米高,停在户外的汽车玻璃全被风吹破了,迎风面的车漆就跟砂纸打磨过一样花。”

    不过这种极端大风天气一年只有一两次,风电场看中的是这里宝贵的风能可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

    这个全疆单体规模最大的风储一体化项目,安装了150台低温型风电机组和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的电化学储能装置,相当于一个“超级充电宝”。自动控制充放电,低谷时自动充电,尖峰、高峰时自动放电,一次充放电达120万千瓦时,可满足当地80万-100万户居民同时用电。实现了对风资源的最大消纳利用。

    已在哈密风电行业工作了12年的师瑞,见证了哈密风电的快速发展,“风电场的装机容量越来越大,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

    据了解,该风场配备运维团队20人,配备人员数量比一般同容量风场少50%以上,单瓦运维成本仅1分钱。

    该风电场值长董宇今年28岁,随着00后新员工的不断加入,他已成为业内经验丰富的“老资格”。

    董宇2017年毕业于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工程专业,为新疆新能源发展机遇所吸引,来到哈密工作。

    “刚上班时我不适应,风电场都建在荒凉的‘无人区’,跟人交流少,回到城市会感到无所适从。”董宇说,来到风电场的新员工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闲暇时,他喜欢到风机旁边散步,看着旋转的叶片,心也跟着舒畅了。

    新疆共有达坂城、阿拉山口、小草湖、十三间房、罗布泊等十大风区,是风电开发企业投资建设的“风口”,吸引青年追风者建功立业。同时,新疆还有哈密、吐鲁番等可进行太阳能开发的五大光区。

    “坚守戈壁荒漠,奉献清洁能源”是塔油大漠光伏一电站副站长马富元的真实写照。

    马富元200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塔里木油田,从事石油钻机的维护、维修工作。为了学习更多新东西,3年前,他主动申请转向新能源领域。

    2023年8月,他开始驻扎在塔里木油田叶城县50万千瓦光伏发电站,负责整个电站的运维工作,包括国网指令的执行、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等。这对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的他来说,有着不小的难度。马富元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忙但也很充实,一直在接受各种挑战”。

    “有得有失”,是马富元对自己在新疆工作、生活17年的总结。

    “失”是对于家人的亏欠;“得”是事业上得到了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他说,“光伏发电项目在防风固沙的同时,提供了一些工作岗位,造福当地百姓,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果让我重新来过,我还会来新疆。”对马富元说,他已熟悉了新疆的风土人情,也爱上了这片土地。

    风电装备企业逐风而来

    在新疆,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逐风而来。

    每天,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坂城总装厂副厂长马鹏要在零碳工厂内进行多次巡检,涉及设备运维、员工素养和生产进度等内容。他深知巡检工作的重要性,从未懈怠。

    马鹏指着厂区入口展厅陈列的那台Bonus-150kW机组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1989年,中国从丹麦引进的这批机组开启了我国对风电领域的探索。35年过去,以金风科技为代表的风电企业掌握了这个领域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多年技术垄断。

    金风科技达坂城总装厂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部的达坂城区新型建筑及建筑新材料产业园。乌鲁木齐市风光资源富集,呈“以光为主、南风北光”特色分布。

    马鹏介绍,这座零碳厂房大量使用了玻璃幕墙,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照明,降低用电量,园区内厂房实现95%绿电自供。

    截至目前,金风科技连续13年排名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第一、连续9年位列全球前三。为丰富新疆制造元素,金风科技引进13家产业链企业,累计产值达860亿元,并将持续引进相关制造企业,进一步延伸拓展产业链。

    目前,金风科技全球员工1万多名,有3200人是研发和技术人员。

    今年是马鹏进入风电行业的第10年。他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和产业工人的智慧和汗水,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

    依托新能源开发,哈密市引进金风、中船、中车、三一集团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29家。

    哈密中车新能源电机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覃化彦说:“自2015年落户哈密以来,从生产功率只有3兆瓦至5兆瓦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起步,到现在生产功率达10兆瓦的双馈风力发电机,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不断迭代升级。”

    2024年7月,三一重能(巴里坤)大兆瓦智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在哈密市巴里坤县整体建设完成,进入试生产阶段,全面达产后可以年产风电主机400台、叶片1200支。

    守护好“电力丝绸之路”通道

    一度电从哈密淖毛湖的光伏电站送出,到点亮一盏郑州的电灯只需要不到1秒钟。

    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天山换流站办公区,58张青春洋溢的员工照片排列在展示墙上,他们平均年龄29岁。

    天山换流站位于哈密市伊州区,是±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起点,被形象地称为“哈郑直流”的“电力心脏”。这也是世界上首个±800kV/800万千瓦级的直流输电工程。

    天山换流站站长寻传宝说,“这里地处戈壁滩,相对较偏远,大家工作生活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守护着国家主干电网,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12条线路把新疆风、光、火等各类型电力输送至天山换流站,再通过哈郑直流的4199座铁塔输送至中原大地。2014年1月建成投运至今,10年已累计向河南输送电能近4000亿千瓦时。按照一个普通家庭年用电量2500千瓦时测算,这些电可以满足1.47亿户家庭1年以上的生活用电所需。

    “哈郑直流推进了新疆风电太阳能资源集约开发和大范围消纳,外送绿电电量占比超过40%,是新疆外送绿电占比最高的输电线路。”寻传宝说。

    维吾尔族青年米尔卡斯木·麦麦提吐尔洪去年毕业于上海电力大学,是天山换流站的一名实习值班员。一开始,远在喀什的父母并不理解他为什么选择到1800公里外的戈壁滩工作。

    “来到天山换流站才知道,哈郑直流连接哈密大型能源基地和华中负荷中心,是连接西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能够参与其中我感到非常荣幸!”米尔卡斯木·麦麦提吐尔洪的一番话,打消了父母的顾虑,并让他们感到骄傲。

    寻传宝毕业于东华大学电气专业,2013年年初,国内首个特高压“双800”工程——哈郑直流开始建设,新疆哈密换流站作为送端站召集运维人员。他顺利成为新疆首座特高压换流站的第一批大学生。寻传宝说:“天山换流站就像是我亲手养大的孩子,每一个设备,每一条规定我都参与过,都是为了更高效地完成送电任务……”

    寻传宝经历了很多个第一次。他说,国内首个“双800”直流工程,部分设备为首台(套)设备,当时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调试,“在外人眼里,我们的工作就是看看仪表,工作舒服自在。其实我们经历了很多紧急时刻”。

    在天山换流站,运行人员完成一次全面巡视要3个小时,一个班每天行走约3万步;值班人员平均每分钟要关注超30条信息;各种预案的背后,是绷紧的神经……

    经过11年的发展,天山换流站成为超高压电力人才培养基地,今年站里来了32位新员工。

    2023年,新疆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发展迅猛,风电新增并网规模居全国前列。

    如何最大程度消纳利用不断增长的新能源发电量,一座座银色铁塔串联起来的“疆电外送”通道会给出答案。

    “疆电外送”第二通道为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19年9月投运,线路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等6省份。第三条通道已于2023年8月开工建设,“疆电入渝”将把产生于新疆哈密的绿电送到重庆市。

    今年9月28日,第四条通道在若羌县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可大大提升当地电力外送能力,让新疆的风和光点亮更多万家灯火。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雪迎 赵婷婷 贾骥业 韩飏 见习记者 席聪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0月25日 05 版

追风逐日,这群年轻人勇闯新疆“风光无人区”
百年吉木乃口岸有群青春面孔
“西部乌镇”让村民增收
千年古城的“新衣”与“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