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一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契合点,也是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把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对准“产”“教”“科”的契合点,积极探索“融”的新路径,依托校内高铁教学站场,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联合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共建“智慧高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打造高铁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机制搭平台
学校牵头以上海铁路局为龙头,联合高铁运营、装备制造、基础建设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打造高铁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行业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高铁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委员会,共同规划,分工负责,协同建设,共享成果,形成“1(南铁院)+1(上海局)+N(其他高铁企业)”产教融合发展矩阵。保持建设主体多元化和开放性,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有组织开发优质教学评价标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项目和教学装备,培养高铁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五年来,企业投入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派出技术骨干人员500多人次。学校利用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教师培训、技术研发等工作。企业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员工培训、技术比武等,实现校企双赢。
校企携手建团队
一是共同组建“学校教师+产业导师”的结构化双导师教学团队。聘请上海局等高铁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为江苏省产业教授、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以项目为载体共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二是院士引领共建科创团队,面向高铁运营技术研究领域,以高铁运营企业重大需求等任务为引导,与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团队、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团队合作共建高铁运维科技创新团队;三是围绕高铁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开发教师学习实践项目,打造创新型高水平工作母机。
紧贴需求强服务
面向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技术领域,聚焦智能调度指挥、智能客运服务、智慧物流服务三个方向,紧盯企业一线应用痛点,校企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合作开展了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在役钢轨缺陷综合检测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专项“钢轨接触疲劳及裂纹多物理高速巡检监测技术攻关”、中国铁路集团科技研发计划重点课题“高铁钢轨浅表层缺陷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等项目研究,提高高铁行业新质生产力,凸显出以下积极成效。
一是产出效能高。自联合体组建以来,平台发布开放基金研究课题2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铁集团科技研发计划重点项目、江苏省高校哲社重大项目等研究工作,起草铁路行业技术规范2项。荣获铁路行业科技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国际专利6项。科技成果转化19项,成果推广效益近4亿元。承办全国铁路第七届客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江苏省高铁接触网工、探伤工职业技能大赛等赛项。
二是服务能力强。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为共同体及其下游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学校主持的“沪宁、宁安高速铁路运行图协调优化研究”成果应用于上海局2019年列车运行图调图,实现城际高铁‘公交化’运行,助力企业增收15亿元,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联合体制定培训规划,统筹各成员单位的培训资源和需求,支持联合体内院校积极承接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打造全国高铁列车长,高铁站车服务与高级车站值班员等关键岗位品牌培训项目,年均开展高铁关键岗位工种培训2000人以上;建设“江苏铁路教育馆”,荣获“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
三是双创成果丰。依托创新平台实践项目,创新创业成果突出,孵化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共获授权国家专利45项。团队在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项40余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银奖、铜奖各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4项、银奖1项,遥遥领先同类院校,充分彰显出“互融共生”内生力、创新力和创造力。
四是人才培养取得突破。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标准、教材课程开发、结构化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等各个环节,取得实际成效。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岗位成才的中国特色学徒制,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和教师岗位实践。在联合体内中职、高职高专、本科学校合作贯通培养上取得新突破。
(信息来源: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