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玩桌游,可以来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绿野先踪’展,玩玩展出的衍生剧本杀;如果你想体验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宋代雅趣,那一定不要错过‘时至清平’展,这里设置了点茶、书法等体验区,带你沉浸式体验宋代的生活和文化……”12月17日,由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发起的“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和超过36万名线上观众一起走进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在介绍这家布展新颖别致、活动创意满满的高校博物馆时,博物馆馆员陈佳利给出了“边看边玩”的探馆攻略。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设有“时至清平——宋代物质生活展”“绿野先踪——考古实证下的东北史前生活”“吾道何之——馆藏精品书画展”“风物暇年——馆藏精品青铜器展”“春和景明——明清精品瓷器展”等展出。陈佳利介绍,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别致精巧的策展讲述文物背后的中华文明、展示古代社会生活及文化历史图卷,为观展人打造沉浸式体验,“比如‘绿野先踪’展馆,展示了石器时代东北先民穴居、定居、聚居3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打造具有穿越感的观展体验,在穴居单元模拟了一个原始洞穴,并用LED屏幕做了展示动画;在聚居单元中,我们在展厅中布置了一处实景半地穴式房屋,还用互动投影技术布置了一个史前东北人渔猎生活的互动区,让观众走进展厅,就仿佛走进数万年前的先民生活中”。

  文物本身不会发声,怎样让“含蓄”的文物把富有魅力的文化“讲出来”,并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除了在布展上力求丰富、生动外,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还推出了多种大型校园社教活动。“去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我们推出了‘夜游宋市’活动,以‘时至清平——宋代物质生活展’为依托,以宋代州桥夜市为时空背景,通过夜市造景、书法展示、宋代点茶、宋代礼仪等节目,让大家沉浸式体验宋代夜市,深入感受宋代文化。此外,我们还设计了寻找线索、互动问答、集章等环节,把活动和展览内容融合起来,既宣传了展览,又让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之美。”陈佳利说。

  “玩转”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还可以从线下“玩”到线上。运用短视频和动画介绍文物、3D还原书画展品、开设AI智能云讲解等,都是该馆的新尝试。博物馆馆员唐钰沣以博物馆制作的3D版《清明上河图》为例,介绍了博物馆馆员如何对《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建筑等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动画活化画作中的场景,让线上线下的观众都能观赏到“活起来”的宋代街景。

  一家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校史馆是高校历史、文化和精神的缩影,是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将邀请高校博物馆和校史馆馆长、负责人、大学生讲解员等嘉宾做客直播间,分享高校的文博故事。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出“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旨在通过直播向社会推广高校文博资源,打造贴近青年的云思政课,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1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