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我们统筹建设空间的‘减’和生态空间的‘增’。通过环境整治和腾退集中建设区外的低效集体建设用地,为增加生态要素空间,特别是大尺度绿化空间建设提供空间资源支撑。”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石晓冬在今天下午北京市举办的发布会上表示。

  该场发布会上,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林保规划》)进行解读。今年,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林保规划》,并于7月17日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印发,绘就了保护和利用相得益彰、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伟蓝图。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副院长李杰介绍,此次规划编制工作从2021年开始,到2024年结束,历时4年,投入了近百名调查和规划人员。规划内容既有市级统筹,又有分区施策,既有总量控制,又有分项实施,既有顶层谋划,又有基层探索,在全国率先完成编写并进入实施阶段。

  “《林保规划》突破以往的部门局限,开门编规划,开放编规划,与规自、农村农业、交通、水务、生态等多部门协作开展规划、数据、空间、政策等多层面多维度衔接对接,妥善处理林建、林耕、林水、林路等关系,求最大公约数,画最大同心圆,为规划顺利实施奠定了广泛的共识基础。”李杰说。

  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北京市林地面积已超97万公顷,占市域空间将近六成。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9平方米。《林保规划》要求,到2025年,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45%,林地保有量达到97.6万公顷,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不低于46.8立方米。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要稳定在45%,林地保有量稳定在98万公顷,而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不低于55立方米。

  在李杰看来,规划成果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国家保护林地总量、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的一项刚性约束,对北京市林地的保护利用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

  同时,北京市高位推动林长制改革。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晋文介绍,北京市委书记与市长任双总林长,建立健全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组织体系。目前,北京市各级林长总数达1.08万人,划分了2.4万余个管护网格,配备了7000余名林管员和4.6万余名护林员,建立了相应的督查考核机制,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草发展研究院院长温亚利认为,北京市积极探索“林长制+”协同工作机制带来明显乘数效应,通过“林长制+党建”“林长制+志愿者”和建立社区园艺师制度等共建共治活动,形成全社会扩绿兴绿护绿、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为北京市推进建设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注入新活力。

  为了确保完成《林保规划》98万公顷的林地保有量目标,林晋文说,北京市、区园林绿化部门要建立林保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及时补充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利用激光点云调查和卫星遥感监测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充分发挥“林长制+检察+公安”协同机制,加强森林督查和执法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占用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严肃查处。

  林晋文说,为维护《林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下一步,还将制定印发林地管理边界界定、林地分级管理、林地年度变更管理等配套文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1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