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守老人居多的小山村,老人如何养老?这是很多乡村共同面对的难题。
记者是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现场知道双峰村的。当时,这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刘祥给我讲述了这个山村的“网事”:他们正在借助AI等数字化手段,试图解决老人的养老照护难题,尤其是紧急救助难题。
尽管有了前期的采访,但真到了现场,这里依然让我震撼。村里老龄化的程度超过预期,在陈家鹏家,73岁的儿子和92岁的父母住在一起,因为母亲看不见,为了照顾父母,陈家鹏很少下山去儿子家。就这样,73岁的他成了家里的“年轻人”。
村子是老人的“根”,他们就想在家里养老。然而,现实的困难摆在那里:村子经济基础薄弱,医疗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如同他们所背靠的大山一样,养老问题,沉甸甸地压在每个村民和村干部的心头。
这些年双峰村的村干部一直在为解决养老问题想办法。他们引入数字化技术,让智能养老“搭子”进村,进行了一场“适老化改造试验”。记者在村里看到一些老人连手机都不大会用,却在学着与一键通呼叫装置、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等智能养老“搭子”共处。村里给老人发放的智能手环,检测到有老人摔倒,村干部闻讯赶到将老人救起。子女通过智能设备远程为老人设置闹钟,提醒按时服药,曾经被认为难以弥合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而科技温度的背后,是基层治理服务的力量。
让村民安享晚年,不能光靠奉献与情怀,还需要扎实的经济基础。为此,双峰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积极探索。他们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和数字电商,通过多种项目吸引游客,带动村民增收,甚至这里的老人也有了参与直播的“数字分身”。在追赶数字浪潮之际,那些曾被互联网“落下”的老人,正在被带领着一路向前。正如刘祥所说,“老人是一个社会的底线,我们要为老人兜底。”
赵丽梅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1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