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1月1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对外发布,该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国标”共8章,主要从整车标志、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等方面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作出明确。与旧版标准相比,“新国标”围绕提高防火阻燃性能、更好保障消费者骑行安全、防范非法改装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标准的改进和提升。

  具体来看,“新国标”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明确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增加了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等要求;提升了制动性能要求;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kg提升到63kg;新增了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要求生产企业明确电动自行车的建议使用年限,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进行标注。

  其中,“新国标”在防篡改方面的新要求值得关注。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2021年,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为1.8万起,2023年迅速增加至2.5万起,年均增长约20%;电动自行车火灾在全年较大火灾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5.9%上升到2023年的12.7%,涨势迅猛。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车辆存在违规篡改的情况,导致其最高车速、蓄电池电压、电动机功率等技术指标超出了现行标准,成为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

  针对上述问题,“新国标”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3个方面对防篡改要求进行了完善,包括要求电动自行车不应预留扩展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控制器不应设计为通过剪线、跳线等方式修改控制器功能,不应兼容多种电压模式;电动自行车应具备限速器防篡改功能等。

  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大国,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电动自行车已成为群众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新国标”实施后,将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减少交通事故风险,有效防范非法改装,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更好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

  据了解,新标准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在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企业既可以按照旧标准生产,也可以按照新标准生产;2025年9月1日以后,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新标准要求。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可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1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