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觉得差点就要过去了,没想到,最后还是居家养老帮了我。”时至今日,家住开阳里社区的81岁老人安宙逢人便夸,政府配备的“小帮手”电子服务器帮了他的大忙。这种电子服务器只要按下紧急键,信息便可迅速传递给急救中心、亲属子女等终端。
目前,在北京有许多高龄老人享受着这种“贵宾式”服务。这些为老年人提供的便利,源自北京市出台的居家养老服务“九养政策”。
据了解,“九养”音同“久仰”,朗朗上口又有“长长久久”之意,内容包括养老券、养老餐、养老员、养老车、养老所等惠民举措的设施。
“从建立那天起,我基本上每天8点多就到了,和老姐妹们聊聊天、乐一乐,中午回家给孙女做个饭,下午再来这里看看书报、玩玩牌,或是躺下休息,哪天不来心里就会空落落的。”提起村里的养老服务中心,顺义区南彩镇河北村74岁的陆大妈高兴得合不拢嘴。
家住亚运村的李奶奶,以前总是一个人糊弄吃点,加上岁数大了记性不好,哪一顿饭不是忘做了,就是做糊了。“自从有了老年餐桌,到饭点时带上几张养老服务券去楼下的酒楼就行。低盐、少油、清淡,我们这些空巢老人能吃什么、荤素怎么搭配、是否有特别的口味,餐馆全都想到了。”李奶奶说。
每年春节,很多老年餐桌不但照常营业,还专门推出特色套餐。家住方庄的退休干部姚立华说:“饭店会联合街道提前向辖区里的老年人征求意见和建议,再把拟定的菜单进行公示,光是菜品便有40多种,而鸡蛋羹、水饺、水果是免费赠送的。”
据了解,每月定时发放的服务券,使用不限时间和地域,不光能花在吃饭上,还可用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四大类77项服务。据统计,北京市目前已发放了总金额4.3亿元的服务券,使众多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享受到政府购买服务。
老年人说,发钱舍不得花,发券舍得用。养老券的发放,转变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同时,激发了市场活力,目前北京已发展各类养老服务商1.2万家,促进了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支撑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九养政策”还包括招聘2000名养老(助残)员,为全市街道、乡镇配发无障碍服务车等。这些都为实现“9064”的养老服务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具有北京户籍老年人口有226.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8.2%,大大高于全国12.5%的平均水平,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为使老年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近两年来,北京市积极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氛围,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原则,创新了一系列养老政策和办法,让京城的老年人陆续品尝到了“出行更省钱,就医更方便,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幸福”的滋味。
在具有首都特色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中,还包括日常出行、游览公园、文体娱乐等11项优待。目前,北京市已为160万老年人办理了优待卡,凭卡免费乘坐市区内969条线路的公交车和115个A级旅游景区;300家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健身场馆也向老年人免费或低价开放;134家大中型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化验交费等“六优先”服务;各级社区服务中心、法律援助机构等为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价服务。
家住平谷的李富宽老两口也尝到了甜头,他们坐上“9”字头的短途客车先到东直门,再换乘到天坛公园,不必花一分钱。香山公园、颐和园等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据了解,即便北京各大公园举行类似红叶文化节等活动,也并不影响持有优待卡的老年人免费入园。
经常和医院打交道的李金锁老人,则因优待卡在就医方面享受到了更多便捷。他说:“从我家到垂杨柳中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就5分钟的路程,以前去一趟仅是挂号、交费、拿药就要折腾小半天,现在老年人不但不用排队了,还免收挂号费,方便、实惠,省心省事。”
94岁高龄的赵万峰老人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期检测血糖指数。过去他起大早去医院排队挂号,实在折腾不起。所在的街道为他配备了专门的社区医生后,每月定期上门巡诊,老人现在省却了许多烦恼和麻烦。如果老人需要从社区转诊到医院,各项手续的办理全部由社区医生包办。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