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5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从“我喜欢”到“我是专家”

■赵 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03日   11 版)

    某人力资源总监打电话给我,她知道我在过去的一年,看到花花绿绿的世界太多,各种诱惑层出不穷,特别来给我压压惊。

    “做HR这么多年,看过很多的员工变动,有的人抓住了很好的机会,有的人却始终左右横着走,其中最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自己不知道想要什么,不知道应该怎样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哪个社会,哪个行业,在社会分工极细的今天,我们缺乏的是专才,而不是什么都会做一些的人。当一个女孩子有一天成长到一个不高不低的年纪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才能,那么她只能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家庭。”

    接着她的话,我继续想:

    与此同时,职场上新生代的力量越发强大,不平衡和失意的感觉愈加强烈,这时候便会将所有的不快倾斜给丈夫和孩子。而男人的事业恰好在30~40岁的时候达到巅峰,孩子又已经长大到不那么依赖母亲,那么这个女人很容易变成一个怨妇。很多家庭的分崩离析都是从女人的唠唠叨叨和无故发火、猜忌开始的。因为这时候女人的职场确实没什么大事儿了,多余的精力只能放在家庭,精力太富裕了,就开始没事儿找事儿。

    回想起美好的学生时代,那时候我和朋友经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情,小女生都容易被一些破事儿搅得心脏崩溃。有一天,她突然很有哲理地讲:“我们太容易被小事所干扰,因为我们的生活里没有什么大事。如果我们每天都忙得鸡飞狗跳的,还有空为这些小事伤神吗?”

    恍然大悟!

    转回话题。我和很多入职2~3年的人一样,会了一些东西就开始得得瑟瑟,觉得自己了不起。可是如果这个时候跳槽呢?是否真的就能一步升天?怎么可能呢?不管去哪里还是辅助者的位置,还是做很多的执行工作,甚至还不如现在。很多事情,在2~3年的时候只是“会了”,但还不到“会”且有一定“深层感悟”,甚至上升到“理论知识”的高度,而后者才是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水平、内涵,或者说薪水、职位的关键。“会了”,找一个初中毕业生把一个工作连续做两年,也一定“会了”,何苦要找一个本科、硕士甚至海归来做呢?

    HR问我:你喜欢什么?

    我说:我喜欢×××。

    HR又问:那你为此做过什么研究,读过什么书吗?

    我说:没有。

    HR追问:你不是喜欢吗?那为什么不去做呢?你试试之后才知道你到底是喜欢这个名字,还是喜欢其中的内容呢?

    我想了想,我一直等公司给我创造条件和环境,一直说公司没有人带我。可是我为什么不去主动学习,自己找师傅,自己去看大量的书,参加培训呢?

    HR说:“我知道你现在对这方面非常关注,但是你还没有到专家的地步。我希望有一天你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深层思考能力的专家。摆脱那些皮毛的东西,成为一个不可撼动的人。”

    我承认这段话很警醒地让我看到未来,而同时这段话也是我过去一个月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必须让“我喜欢”变成“我是专家”,才会足够强悍。在面对花花世界各种诱惑的时候,我们最关注的应该是自身那些不会变化的东西,比如知识、内涵、修养、对事物的认识,对行业的精通程度等等。为一个可以随时变化的头衔或者涨2000元工资去让自己作出仓促的选择其实是不值得的。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积极努力,主动寻找资源,那么他到哪里都还是原来的样子。

    其实,月薪5000元还是7000元对自己未来买房买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与动辄几百万的房价比起来,还相距甚远。那么不如不去计较这些得失,把已有的钱投入给自己,心无旁骛地做一些能让自己钻进去的事情,一年之后,一定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赵 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03日 11 版

万花筒
走自己的路不等于背叛父母
从“我喜欢”到“我是专家”
测验让你记得更牢
钱买不来什么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