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想学好什么东西,就要钻研,钻研,再钻研。但新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一法门应改为“测验,测验,再测验”!
心理学家在《科学》杂志上的报告称,进行材料学习时,反复接受相关测试的学生与仅仅反复研读教材的学生相比,成绩优势明显。
执掌该项目的美国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心理学助理教授杰弗里·卡尔匹克博士和圣路易斯哥伦比亚大学的亨利·罗迪格博士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他们让学生记忆一列包含40个词对的单词表,每个词对都由一个斯瓦西里语单词对应一个英语单词组成。学生们将在学习词对后接受测试。
实验者将学生分为四组。第一组每次都接受全部词对的测试;第二组也接受全部词对的测试,但每次答对的单词都不再重复学习;第三组每次都学习全部词对,但单词一旦答对就不再对之进行测试;第四组每次答对的单词都既不再学,也不再测。经过4轮的学-测环节,各组的所有学生都基本达到了满分。
间隔一周后,卡尔匹克和罗迪格对学生进行了最后一次词对测验。他们发现,每次都就全部学习内容接受测验的两组学生答对了大约80%,而另外两组没有接受重复测验的学生,正确率只有35%左右。
对此,卡尔匹克博士解释道,回忆是一种需要反复练习的技巧,“如果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进行记忆的提取,便相当于为之后在测试中回忆信息作训练——技巧是一样的。”
同时,卡尔匹克也提醒人们:不要忽视那些似乎已经掌握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制作些自测卡片对于复习考试大有裨益,“但关键是不要把那些你一时明白的内容从复习的循环中剔除出去。”
卡尔匹克指出,人们在自测时可能会对自己的掌握程度产生错觉。这种错觉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头脑会将提取信息的流畅性作为预测未来记忆的线索。“刚开始自测时,答案轻松流畅地跃入脑海,于是人们自以为对它了如指掌,便把相关的测试材料弃置一边了——对于长期学习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要为一时的聪明沾沾自喜。温故知新,适时对自己的耕耘作些验收,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
■韩晓晨/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