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5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现场回访

本报记者 杨 芳 照片 CFP供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03日   04 版)

    新北川

    新映秀

    新水磨

    新绵阳

    关键词:重建(上)

    灾后重建必须面对琐碎的工程,从住的房子到喝的自来水,从吃的柴米油盐到用的锅碗瓢盆,从烧的天燃气到走的人行道。但一处处细小的营建汇聚起来,便是一项波澜壮阔、足以载入国史的大工程。重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屋一瓦,还有复杂的社区乃至市镇。从点到面、由小及大,一家一户建起来、一城一镇建起来,从山河破碎到生机无限,整个新家园的面貌渐渐清晰起来。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映秀镇,一切都与人们带着疼痛的记忆颠倒了。

    这里有坐在街头拿着绣花针的羌族妇女,也有卖康师傅方便面的商铺,还有在柳树下嬉戏的孩童。不过,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一排排风格迥异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河之间。这些两三层高的房屋,或是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或是石墙灰顶的羌寨石阁,或是红墙金瓦的藏式小楼。

    “真漂亮!一个秀美的小镇。”一位来自成都的游客说。据说,现在每天来此参观旅游的,最多可达上万人次。

    来到这里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个曾经满目疮痍的映秀。漩口中学作为地震遗迹保存了下来,操场上空飘扬着五星红旗,下面摆放着纪念遇难者的黄色菊花。在震源点牛圈沟,山体滑坡遗留下来的碎石块也随处可见,不过如今它们已成为“特卖商品”。

    距离映秀不远,便是著名的都江堰。这里的人们不会忘记那被震出数条20多米长裂纹的“鱼嘴”。作为古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座形酷似鱼嘴的分水堤,将奔流而下的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一条千年不息灌溉成都平原,一条尽职尽忠履行抗洪排涝。

    如今,鱼嘴在“吃下”665吨混凝土泥浆后,伤口已愈合。虽然一条条伤痕依然清晰可见,但已丝毫影响不到它的分流功能。整个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也早在2009年便接待了购票游客260多万人次,比2007年同期增长35%,全面超越了震前水平。

    映秀则在着力打造“旅游温情小镇”、“防震减灾示范区”和“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地”。这座在地震中遇难656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5亿元的小镇,规划后将成为人口1.2万和城区面积达1.04平方公里的城镇。

    相邻的水磨镇,也确立了“西羌文化名镇”的目标,并潜心打造成“人居共山水一色,经济与文化齐飞”的滨水小镇。“什么都比地震前好了。”60多岁的藏族老人明维礼,坐在自家开办的茶馆里说。他回忆道,茶馆所在的老街,过去脏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水磨镇并没有恢复震前的60多家污染严重的工厂,而是在原址上建起了展现当地民族特色的“禅寿老街”。

    “这体现了灾后重建的根本思路——科学重建。”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说,从震后第7天,灾后重建规划就开始着手。他特意强调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和尊重科学”,“灾后重建是原地起立,更是发展起跳,在白纸上画最美的蓝图,在废墟上建最美的家园”。

    被毁掉的是家园。任何人都能感知到其中的痛苦。按照英国《泰晤士报》当时的说法,“想象一下,英国国土面积的一多半被彻底摧毁,数千万人直接受到影响——这就是中国四川地震损失的程度。”

    要重建的是家园。任何人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急切。在地震发生后的20多天,国务院就颁布实施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有评论指出,一部法规专门为一场灾难而立,在中国立法史和救灾史上都是一个奇迹。3个月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和十年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

    作为灾后重建中唯一异地新建的县城,北川新县城被胡锦涛总书记命名为“永昌镇”。这里远离地震断裂带,县城内所有住房都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建设,还建设了全国首家智能电网和首家县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

    在地震中遇难11117人、经济损失总量达1423亿元的绵竹市,也在灾后重建中终结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这一工程使得绵竹改变了“死角”的区位劣势,从此融入成都1小时经济圈,占据了川西北的门户。

    同样在地震中损失惨重的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也不是简单的“房倒修房、路坏修路”的缝缝补补,而是形成了城乡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其中,对于城市灾毁性住房户,提供70平方米的安居住房等政策;对无房户、低收入户提供廉租房或安居住房政策;对于居民自建户则是优惠的自建政策。

    这里的农村灾后重建,则采用了“城乡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使农户得以使用集体土地的使用权证去贷款,从而促进安置点统规自建建设。

    一个雨后的下午,31岁的胡凤珠在自家的三层小楼里擦地板,她的婆婆则在一旁侍弄着盆栽的蔷薇花。这座19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他们一家5口人只支出了6万多元,其余10万元由政府补贴。除了电信、燃气、自来水入户,胡凤珠所在的都江堰市翠月湖镇五桂村青城东桂院安置点实现了家家光纤入户。这个安置了149户农户的区域,不仅有幼儿园,还有“开心菜园”,以及物业管理委员会。

    “我们现在像城里人一样生活。”胡凤珠笑着说。

    对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北美区前总干事、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努尔·布朗都感慨万千。努尔·布朗表示:“中国在汶川大地震灾后的重建中,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让遭受破坏的城市与乡村比原来的生活更加美好,是全世界学习的典范。”

    重建的家园拥有这份美丽:在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原本伤痕累累的大山重新栽种上绿树,原本满是乱石的河床两岸又长出了苔藓,原本经常出现滑坡、泥石流的地方也重新被固定和清理。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说,地震虽然导致大熊猫研究中心全面瘫痪,但“大熊猫家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壮大起来”,3年中增加了47只。

    重建的家园拥有这份自信:现在走进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这一连串的“最”字背后,用日本《读卖新闻》的评论说,既是“以世界第二的强大经济实力为后盾”,也有“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使得灾区旧貌换新颜”。据四川省政府介绍,截至2010年年底,由政府和民间共同投入的7792.3亿元,已经完成了27318个灾后重建项目,完工率达92%。其中农房重建在2010年春节前后全面完成,城镇住房重建于2010年5月基本完成,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重建分别完工96%和90.2%。

    震后,受灾尤为严重的18个地区与全国18个省市结成对口援建关系。至今,中央政府投入的重建资金约为2200多亿元,对口省市投入了760多亿元,其余资金大多由四川人“自力更生”筹集。

    在惨痛的回忆面前,现实的奇迹显得格外珍贵。曾经的无名小镇水磨,如今以“世界灾后重建的灯塔”广为人知。不久前,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特意将“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的称号授予水磨镇,理由是“水磨重建奇迹,为世界贡献了快速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灾后重建创新经验”。

    按照震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用3年时间完成重建主要任务。如今,家园已成。对于新北川来说,这3年意味着从一大片油菜田地,变成“城建工程标准、抗震精神标准和文化遗产标志”,以及“2010年度时尚城市”。

    而对于地震中北川最晚被救出的幸存者李明翠来说,一切似乎刚刚开始。这位曾在废墟下经过164个小时等待的老人,如今住在北川新县城的居民小区里。提及往事,她爽朗地大笑道:“我的身体比地震前还好。”

本报记者 杨 芳 照片 CFP供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03日 04 版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学前教育的突围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去哪了
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培训”
项目正式启动
“问题乳粉”案件有关责任人受严处
“明星企业”成排污大户
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
红色基因铸就不变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