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2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它跟Lady Gaga穿的衣服似的——每个都不同,每个都很特别。
你没有资格拿自己的漏斗度量别人的大脑,拿自己那杆儿破秤衡量别人的价值。”

钟道然:成长就是不断寻找妥协点

本报记者 樊未晨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27日   12 版)

    这些天,钟道然这个名字连同一本书——《我不原谅》突然闯入了公众的视线,与它们同时出现的还有这样一些解释性的叙述:

    “这是一个90后对中国教育的批判和反思。”

    “著名学者易中天为其作序。”

    “在中国文学出版、教育、社会等领域引起反响。”

    这些论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个桀骜不驯、离经叛道、长着反骨的孩子,但是,当这个年轻人拄着双拐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时候,所有的想象都被颠覆了:白净的皮肤给人很干净的感觉,蓬松的“锅盖头”配上浅浅的微笑,在稍显怪异中更透出了一丝顽皮。

    “其实,我现在最悲伤的是腿摔坏了,也许以后不能再踢球了。”本以为这是钟道然在缓解初次见面时的尴尬,但是却分明可以在他脸上看到悲伤。

    “一个人会有很多面,每一面都是真实的”

    钟道然,1990年生于北京。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三年级的学生。

    光看简历,这显然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一路顺风顺水,被无数同龄人羡慕,同时也经常被家长树为自己孩子学习榜样的孩子。

    但再看看书里有这样的话:小学拿走了独立价值观,中学拿走了自主思考,大学拿走了理想梦想,自此以后,我们的脑子里面什么都没有。能发出这样的痛诉,钟道然显然又是一个深受应试教育伤害的人。

    这会是同一个人吗?

    “一个人会有很多面,也许每一面会很不相同,但是都是真实的。”钟道然说。

    确实,钟道然有很多面。

    他成绩优异。初中、高中都就读于学校里的实验班。

    他热爱足球。成长中一直有足球相伴,“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踢球受伤了,那次也做了手术。”

    他热爱艺术。从12岁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钟道然闯入了艺术之门,从此便浸淫在各种艺术书籍当中。

    他特立独行。在某个本该有课的下午,他会骑车到一个空旷的广场,带着耳塞发呆。“我愿意去做任何事,除了坐在课堂上任凭别人往我的大脑灌输无厘头的东西。”“在这儿,我至少是我自己。”钟道然说。

    一点运气+一点聪明+一点妥协=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

    不少人看到钟道然这本书时,都会猜想这是一本学生控诉学校的书,还有的人认为这本书非常偏激,对于这样的评论,钟道然很不以为然:“我觉得此类猜想甚是离奇。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会发现此书展示的是整个教育的面容,而非具体学校或老师的特征。”钟道然说。他甚至认为,这本书就是写给那些能看得懂的人的,“那些看不懂这本书的人其实根本不配看它。”

    确实,了解了钟道然的成长经历会发现,他其实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从小到大,我爸妈从来没逼迫我上过什么课外班。”

    进入人大附中也并不是因为奥数成绩或英语成绩好。

    钟道然回忆,小学毕业时正好赶上非典,受此影响,人大附中报名的日子向后拖了几天,钟道然是最后一天才报的名,之后他便接到了学校的通知,要求他到学校参加面试。

    “我那天特别不想去,我觉得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让我去踢球呢。”钟道然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刘校长亲自给我做的面试,她一见到我,看了看我的发型,问;‘你是日本人吗?’我回答;‘不是’”,之后,校长又问了钟道然一些问题,钟道然也都只做了简短的回答。

    简短的面试后,钟道然顺利进入了人大附中。钟道然后来了解到,当时校长接收他,就是因为他漫不经心的劲头。大概,一个13岁的孩子,一个人面对陌生校长的提问,仍能表现得如此淡定,确实不多见吧。

    钟道然不仅顺利进入了人大附中,而且进入了实验班。

    进入中学后,钟道然越来越显现出了他的特立独行:几年来不变地、倔强地留着他招牌式的“西瓜太郎”头型;觉得班干部做得不对就组织同学一起反抗;老师让一名迟到的同学罚站,他觉得不公平就给校长写信……

    钟道然是幸运的,他没有因为这些看似“大逆不道”的行为而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有正义感”的正面反馈。

    钟道然是幸运的。走过这段之后再回头看看,再对比钟道然自己在书中所抨击的教育现状,“我现在想起来都甚感惊奇。”

    不过,钟道然的宽松环境也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在他特立独行的行为背后还有一份不错的学习成绩。

    进入人大附中后钟道然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上等,中考时,他也仅因几分之差没能进入人大附中本部,而被人大附中分校录取了。

    “喊得那么响,有那么痛吗?”相信了解了钟道然的成长经历后,一定会有人发出这样的质疑。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刀真的割到了肉才会感到痛,等待被割也会痛。“我成绩好,只不过我的牢笼是金色的栅栏做的,甚至有金色的马桶,但改变不了它是个牢笼的现实。”

    有人说过,成长就是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妥协点。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就是在关键的时间点上做了关键的事。

    身为学生,学习至少是一件关键的事。这一点钟道然也很清楚。

    一步步遵从内心的呼唤 写书就是在体验创造

    在众人都在热切地讨论这本言辞犀利的书中的某个观点、某种现象的时候,钟道然却并不那么热衷。“在别人看来,我写这本书是在表达观点,但是对于我来说,它更是一次美学的实践。”钟道然说。

    “我书里用了大量的引用,比如,整整这个部分基本都在用引用。”钟道然一边指着书中的一个章节,一边说。“用别人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一种精妙的艺术形式。”

    确实,翻开这本《我不原谅》,随处可见“引用”,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引用来自英国剧作家、诗人王尔德。

    钟道然毫不掩饰他对王尔德的崇拜。

    高中的时候,钟道然已经读了很多艺术方面的书籍,涉及美术、建筑、音乐、文学、电影等等。他对各种艺术形式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王尔德曾经说过的话。

    “读了这些话我为之一震,我就感到这些话就是憋在我心里很久的话。”钟道然说,“我觉得王尔德就是住在我心里的一个人。”

    从此之后,钟道然开始专注于王尔德的研究了。

    “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一边吃饭,一边看王尔德的作品,或是王尔德的话。”钟道然说,现在王尔德的很多话他已经倒背如流了。

    自此之后,钟道然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他开始回想自己十多年的学生生涯。钟道然在书中这样说:“气势磅礴地折腾一番过后,你会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当高考结束铃声响起,监考老师收走你卷子的那一刻,仿佛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做的所有题背的所有书,都统统被收走了。一起收走的还有逝去的12年。”

    他也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更加有意义。钟道然在书中这样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它跟Lady Gaga穿的衣服似的——每个都不同,每个都很特别。你没有资格拿自己的漏斗度量别人的大脑,拿自己那杆儿破秤衡量别人的价值。”

    带着这些思索,钟道然退掉了一些课程,用9个月的时间写书。这书是他对自己走过人生的总结,也是个人创作的尝试,同时还是对王尔德的致敬。

    如今,一步步跟随着心灵的呼唤,他得出了结论:要做最好的自己。

    钟道然不准备再浪费时间,他准备转学到国外,虽然还没有选定具体的专业,但是“艺术”肯定是自己的目标。

    “中学让人怀念的,不是那漫天的卷子,而是在卷子底下埋藏的属于自己的理想。”钟道然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这条路不可避免地会留下时代的印记,只有那些遵从自己内心并一直坚持下去的人,才会在这条路上烙上自己的标记。

    钟道然已经出发。

分享到:
钟道然:成长就是不断寻找妥协点
吴琼霄:志愿小达人
言行应当留样于儿孙
高考是和自己下的一个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