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4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抵制网络谣言 高校师生理性响应

本报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12日   06 版)

    一段时间以来,“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在多家网站上四处蔓延,并引来众人围观,事件最终以李某、唐某等6名传播谣言者被依法处置而告一段落。对此,高校师生反响强烈。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学生王丹颖就曾在班级的QQ群里看到过这些被转发的信息。“不过,群里多数同学都没有太大的反应,事情太过离谱,听上去就感觉像造谣。”她说,当前国内网民太多,一些网民并不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但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抵制这种谣言的传播。

    在网络上传播谣言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是高校学生们的共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级学生李林认为,言论自由不是无边界的,如果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被证实是谣言,这些谣言的传播者理应依法受到惩处。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郝琛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如果打算传播某一个观点或事实,不论大小事,最好在搜集多方信息后再发表。网络上的复制粘贴,看似简单之举,实际上却隐含着重大的责任。

    责任感的缺失使一些人将浮躁的情绪带入网络,这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2009级学生温晓丹的观点。在她看来,近年来,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类似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事件有增多之势。

    “如果网络上持续流窜着各种谣言而没有相关法律来约束,将会大大影响人们对于网络公共平台的信任度,”吉林大学2008级文学院学生陈鹏说。而面对网络谣言这一网络软暴力,如何抵制它并构建网络诚信,应成为当前一个急需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温晓丹看来,首先应从每个网民自身做起,对自身言论负责,使谣言没有源头。公民应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从而增强自身判断力,拒绝自媒体成为网络谣言的传播途径。大学生作为我国网民中的主流力量和高素质人群,应该养成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身体力行倡导积极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方向,推动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的形成。

    福建对外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党总支副书记刘亮元老师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微博这个社会化媒体流行的当下,一些谣言很容易借助这个技术手段得以传播和扩大,而公安机关的依法处理,也显示了我国整治网络环境的决心。

    刘亮元发现,作为高校主体的90后学生,都能较为熟练地应用网络,熟悉微博在内的各种网络工具。但是他们缺乏社会历练,正处于容易冲动、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较强的年龄。一些网络谣言就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这些特点,用夸大事实、制造噱头等手段,吸引学生眼球,造成恶劣影响。在他看来,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和学生一起来判别哪些是谣言,对于一些未经查实的网络谣言,要求学生不要轻易上当,更不要随意转发,要对自己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负责。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刘亮元认为要从我做起,不信谣不传谣,牢记“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主动了解、熟悉互联网,加强对信息的研判,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

    此外,一些高校师生还提出建议:为了尽快消除谣言,除了在事后对造谣者给予一定的法律制裁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推进行政信息透明、及时的公开,最大限度挤压谣言传播的空间,消除广大网民的误解。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务处处长陆玉林举例说,近日,有网友指出某地存在“童工”公务员现象,这一信息爆出后引来不小关注,该地组织部门随后回应并非“童工”,但是对那些年龄偏小的公务员的具体工作经历等并未做具体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网友继续质疑并传播该地存在“童工”公务员等言论。

    对有人传播谣言而被依法拘留的处理结果,陆玉林教授表示支持。他同时表示,宪法赋予了公民言论自由,也要求公民不得肆意传播谣言,在这种双重限定的情况下,如何来甄别谣言以及谣言虚假到什么程度,显得尤为关键,“这需要一个标准的进一步确立。”陆玉林说,在对谣言进行甄别判定之后,接下来由谁来进行核实、抵制乃至打击谣言,也值得做进一步的制度设计和研究。

本报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4月12日 06 版

抵制网络谣言 高校师生理性响应
用心走基层 用情转作风 用功改文风
震后一年看日本
为青少年“规划”出更美好生活
全团青年外事工作培训会召开
“公共绿地”卖给了开发商
中央决定体现了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