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国产医疗题材电视剧,《心术》表现的医患关系不够尖锐、不够犀利,原本就是预料中的事,但因为它是“话题女王”六六的作品,大家的失望还是如滔滔江水涌上微博和论坛。
医护人员屡受人身伤害,医院建警务室24小时监控,医护人员大练防身术,“医闹”将入刑……在近期“医患关系”再成焦点的背景下,号称“呈现百分百真实医患关系”的《心术》更是让观众对“曝黑幕”、“直面医患关系”充满期待。然而,自“五一”后在多家卫视开播以来,该剧不仅专业性颇受质疑,直击现实的力度还被形容为隔靴搔痒。
医生做手术时能不能聊天?家属不签字,该不该动手术?医生看病该不该问家庭收入?医护人员能戴饰物上班吗?医生怎么可以把女朋友带进手术室?就在观众、网友带着“十万个为什么”争相吐槽的同时,对医疗剧最有发言权的医护人员也纷纷加入“大家来找茬儿”的队伍,诸如穿白大褂在食堂吃饭,看着头骨的片子说脊椎问题,医生在手术室中不戴口罩、洗手方式不对等技术性问题都被内行“挑刺”,更有很多医护人员被剧中护士一句“血压高低不平”雷得不轻……面对《心术》“剧中的每个专业情节都经得起推敲”的自信,有医生调侃道:“看了《心术》我才发现,其实我不是医生。”
除了专业上的硬伤,该剧更让大家纠结不已的还是剧中表现的医患关系,“《心术》的确没拍出触目惊心的感觉,温暖多于残酷。”这是很多观众最直观的感受。
医生对执业环境怨声载道,患者对就医过程心存芥蒂,一直存在却往往最终不了了之的医药黑幕、制度缺陷、医患矛盾,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见诸荧屏报端,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据报道,《心术》是著名编剧六六分别以患者和医生的身份“卧底”上海大医院半年收获的成果。在六六看来,《心术》没有回避收红包、医疗事故、挑拣患者、医生成被告等医患关系中的敏感话题,也没有忽略患者对医生理解、信任和感激等积极的一面。她将这些内容和盘托出,只是希望呈现最为真实的医患关系。
不过,《心术》所呈现出的医患关系并没有满足很多人的“期待”。有人说,剧中过于“和谐”的情节完全脱离实际,如办公环境太好、医护人员一心只为病人着想等都与观众的现实感受有出入。“医院免费给乞丐治病?还住高级病房?”“剧中的医生对病人都那么耐心,有问必答,可我遇到的医生怎么老是板着一张脸?”“这俨然是一部为医护人员正名的宣传片,六六在医院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是不是被洗脑了呢?”随着剧情推进,质疑声不断。
别说《心术》这样的医疗剧了,近日,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公布的《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报告》,一些公众同样不肯买账。调查结果显示,2/3以上的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表示满意,78.6%的居民认为总体上医疗卫生服务变好了。这一结果引来质疑,有人觉得与实际感受偏差较大,有网友称自己“被满意”了。
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日渐成为目前社会的焦点话题,不少影视作品都将视线聚焦医疗界。《心术》之前,《无限生机》、《柳叶刀》、《医者仁心》到今年年初央视播出的《感动生命》都曾打出过“医疗牌”。不过,它们各自呈现的争议,已在催促内地电视人思考起这种类型剧的走向。
“扯淡的多,正事的少;技术性差,说教性强;风格做作,废话太多。”这是一些媒体对国产医疗剧的尖锐评价。拿李成儒、王志文等大牌主演的《感动生命》来说,原本期待以情感和时尚制胜,却因把医疗剧的价值观变成了“医生只是治病救人的天使”,医患关系缺少现实主义冲突而被评为“有形无神”。
题材稀缺,拍摄手法粗糙,针砭社会蜻蜓点水,使得国产医疗剧之于国情有如隔靴搔痒,始终缺少这类题材应该具备的深度和力度。
在这方面,海外的一些经典医疗剧就显得毫不手软。2003年版日剧《白色巨塔》以尖锐的社会问题作为核心,深刻揭示了日本存在的医疗弊端和医生间为争夺名利的种种勾心斗角;同为日剧的《回首又见他》,描写了发生在外科医生群体里的理想对立、环境阻力等,刻画了人性的光明面与黑暗面;2010年,著名演员艾尔·帕西诺主演的电影《死亡医生》里,医生杰克在古稀之年因协助130多名病人自杀获判入狱8年,引出“安乐死”这一至今无解的医疗伦理难题……国外这些著名医疗剧,更侧重故事背后所蕴藏的人性力量,而不是简单地描写发生在医院里的场景。
“任何一个国家的医改都是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一个过程,原来这个矛盾是在掩着的,现在被挑开了。”《心术》的主演海清希望大家以理性心态去看医疗剧,“《心术》不是一剂药而是一把刀,划开了医患之间的这个脓包,一定见血,一定见疼,但是真正的药在哪里?这剂药方不是哪个人去开的,要靠所有人去开。”
客观地说,《心术》还是有其追求的。看看戏的开头——一名未经家属签字的病人经抢救依然心脏病突发死亡,主治医生便被病患儿子告上法庭,还被记者偷拍并恶意炒作——用极具火药味的戏剧冲突开场,看得出这部戏试图推动中国医疗剧走向一个新的类型化范畴的雄心。
同是医疗剧,近日在央视一套开播的《生死依托》,则把镜头投向我国农村医改发展历程。剧中医患对于生命的珍惜与无奈,对当前社会“患者叫屈医者叫冤”的现象是一个无声却强有力的“诊治”。导演康宁表示,一部作品的好坏,主要是看它反映的意识形态和当今的社会是否对位,所阐述的思想是否当下社会的矛盾焦点。
“很多观众都希望能多多表现医疗黑幕、医患矛盾,其实对一部电视剧来说,这是不能承载之重。”《心术》导演杨阳表示,一个戏解决不了所有的医患矛盾,“戏中带出来的态度,是可以抚慰人心的。”
据某卫视一位购片人员透露,一年看片几百部,医疗剧所占比例不足2%,而最终被购买播出的,可能不到1%。除了专业性的限制,拍医疗剧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把握度,“一味歌颂白衣天使,观众不愿意看;过度描写医患关系或者抨击医疗制度,又担心审查时不太容易通过”。
事实上,“现实意义”已经成了观众对荧屏的共同呼唤,这一点业内外是有共识的。因此,尽管依然被指出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中国医疗剧毕竟还能为荧屏增添一些真实的社会话题,也总比玩不尽的穿越、谍报、婆媳大战来得靠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