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打通“信息血脉” 铸就“信息神盾”

——记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副站长单懿

特约记者 王余根 通讯员 胡春雷 陈湘菂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13日   03 版)

    今年39岁的单懿是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副站长兼高级工程师。2001年,他从国防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南京军区工作,成为该军区引进的首位计算机网络博士。

    11年间,单懿参与了数十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攻关,先后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8项,3项成果列装全军。2011年,他参与研制的某信息化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该成果使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能力大幅跃升。11年间,他成长为南京军区指挥信息网络首席专家,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两次。

    今年4月初,全军首个军用“软件园”落户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而担纲“软件园”筹划、设计、组织和管理工作重任的,又是单懿。

    走出校门才11年,单懿对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贡献令人瞩目。

    初生牛犊打通“信息血脉”

    这是一次精彩纷呈的网上指挥对抗演练,红蓝双方依托战区指挥信息网络相距千里异地同步参演,双方指挥员在“虚拟战场”上运筹帷幄,好戏连连。

    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监控室内,单懿的眼睛像鹰一样盯着每秒数以万计的指挥信息,运用某网络值勤系统进行精确高效管理,确保“信息血脉”实时通畅。

    对现场演练的部队指挥员来说,军队信息化网络就是作战指挥的工具,这可谓是人人皆知。但鲜为人知的是,指挥网络的值勤系统源代码还是单懿在11年前甫出校门时写下的。

    2001年6月,单懿放弃留校的机会,来到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

    当时,南京军区的信息化网络就像拿着算盘统计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车辆,数据分析耗时费劲不说,误差还非常大。站里多次组织人员攻关突破,却屡试屡败。情急之下,站领导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单懿。

    “没问题!”刚出校门的单懿初生牛犊不怕虎,开始了独立闯关。初来乍到不懂业务工作,他就一个节点一个节点进行网络分析;没有参考资料,他就向母校的老师请教、到网上搜索,很快完成了系统的设计。他把战区指挥网络每个角落都仔细摸了一遍,不仅实现了指定的功能,还根据一线人员需求进行了拓展。

    1个月后,这套系统一经投入使用,就把战友们从繁杂的人工计算中解脱出来,检测速度和精度也实现了质的跨越。

    初战告捷,单懿一战成名。

    赞美声中,单懿的又一个大胆决定却在站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站领导吓了一大跳。

    原来,在网络值勤的时候,单懿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升级后的军队信息化网络,由于套用原来的通信指标,网上信息不经区分蜂拥而上,犹如拖拉机、农用车挤上高速公路,导致网络速度比蜗牛还慢,核心信息经常被阻隔、被堵塞。

    要知道,一秒钟的战机就可能决定战争胜负。单懿坐不住了,他决定要对指挥网络“动手术”。

    在那些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日子里,单懿查阅了上万份的资料,他带着团队跑遍了所有系统部队,一个数据一个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在摸清各类部队的信息需求后,他开始进行系统重构,制定网络“交通规则”,划出“快车道”、“超车道”,经过上万次测试,终于试验成功,使网络通信速率加快了好几个等级,通信质量也明显提高。

    堵网络漏洞 铸“信息神盾”

    网络监控室里红灯闪烁,警报长鸣,一种新型木马病毒大肆入侵战区指挥网络,扫荡虚拟空间如入无人之境,大有“木马屠城”之势。

    前所未有的病毒“危机”让值班员傻了眼,不知从何下手,其他人也是束手无策。情况万分危急,网络如果全线崩溃,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指挥员果断点将单懿。

    单懿奉命赶到现场,在仔细分析“敌我”态势后,果断启动网络防护应急机制,设置专杀工具,采取节点封控、重点“剿杀”等战术,对入侵病毒进行“分割围歼”,打了一场漂亮的“网络反击战”。

    木马病毒全线溃败,当别人还在现场暗暗庆幸的时候,单懿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深知,“无形战场上谁都不能保证永远是赢家,没有牢固的安全屏障,网络就永无宁日”。由此,单懿决心为战区信息网络构筑一道安全防护的网上长城。

    他从一张白纸起步,对战区信息网络进行全面扫描,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从技术手段、政策法规、值勤管理、工作机制等环节入手,搞好“顶层设计”,解决“疑难杂症”,成功构建了战区网络安全综合防护体系。

    成果初现,单懿并不满足。他在各级安全中心安装节点系统,构设多层“防御堡垒”;研制出“战区指挥自动化网络安全值勤管理系统”,搭建网络信息“烽火台”,成功解决了指挥网络安全事件多级别危害评估和分布实时响应的难题,实现了对网络地址资源的控制和安全值勤管理的统一,大大提高了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单懿为战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尽心竭力,不断使网络安全防护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和同事们一道,编写出20余万字的网络安全防护培训资料,整理汇编了《网络安全防护管理规定》,为指挥网络铸造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信息神盾”。

    他的成果成为“国家军用标准”

    这本是一场没有悬念的较量,一支优势占尽的“红军”,却因为指挥所设在“蓝军”伏击阵地上,遭受猛烈攻击,指挥瘫痪,全盘皆输。

    演习之后,一位军区领导忧心忡忡地说,长期以来,战区指挥网络传输必须依托有线信道,就如同武士的“软肋”,在未来战场上只会时时被动,处处挨打。

    首长的忧虑深深地激发了单懿军人骨子里的血性。演习结束没多久,单懿就把一份攻关计划送到了领导的案头,他决心突破这一军区久攻不下的“信息烟囱”。

    指挥信息网络由有线向无线延伸,是无数网络建设者的梦想。有人曾依托无线短波装备进行试验,但没有成功;也有人试过微波信道,同样是折戟而归。

    单懿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胆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利用卫星接收装备实现无线传输的设想。

    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单懿义无反顾地在一丝光线中摸黑前进。直接组网行不通,他就多重转换迂回包抄;信号衰减严重,他就采用设备反复增强;传输速度缓慢,他就另辟蹊径搭建信息“网桥”。在经历成百上千次的失败后,终于实现了连续稳定的无线网络传输。

    当年“马失前蹄”的部队指挥员听说此事后,立即向军区申请,要求第一个列装该系统,准备在演习场一雪前耻、重振雄风。

    2011年,单懿领衔的某项目再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是事关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工程,是信息系统向武器平台和作战分队延伸的重要环节,是信息化战线上的“国之利器”剩下的最后一个“链环”,是多年来迫切需要解决却始终未能解决的难题。

    又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攻坚战。他带领课题组对数百个子系统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攻克了数十个技术瓶颈,终于在技术鉴定前,高标准达到了总部提出的要求。后来,该系统成为全军相关领域的“国家军用标准”,定型后被总部列装全军。

分享到:
应让“诈弹”肇事者获刑之外再付天价赔偿
边学文:笃学强能担重任
古籍显示清朝官员曾巡视钓鱼岛
中国劳教制度改革提上日程
高原养路人的平凡世界
打通“信息血脉” 铸就“信息神盾”
各地少先队集中开展主题队日活动
实现“老有所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