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18日   07 版)

    王六章董事长在大赛颁奖典礼上发言

    学院获奖团队在颁奖典礼上

    学院学生正在汽车实验室上实践创新课

    2012年10月,刚刚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音乐学专业的李梦,在知名卫视举办的“非你莫属”公开竞聘岗位的活动中,她以伶俐的口齿,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乐观态度,征服了现场由10家知名企业老总组成的BOSS团,以优异成绩胜出,获得了某知名企业副总裁助理的岗位。这一消息,在当地的大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这是李梦的骄傲,更是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骄傲。其实,该院的优秀校友还很多。比如,通信工程专业2005级毕业生薛文杰,现任中国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项目经理。通信工程专业2006级毕业生徐孟宇,现任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JAVA高级开发工程师。2009级通信专业毕业生左银甜,现任成都银行犀浦支行副行长。2007级毕业生李寿星等发明的多功能餐桌用盒获国家专利,并在郫县大学生创业园创建四川博蕴广告有限责任公司。2009级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贺代斌,创办了成都所能科技有限公司,向全国动车提供专用逆变电源和配套设备,年创利税500万元。2007级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徐春艳,创办成都恒豪家具有限公司,年利税达1200万元。2009级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朱海龙,创办兴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年利税达500余万元。2011级毕业生李琴,在重庆创办舞蹈培训学校,学校年收入上百万元。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田明恒,任成都全友家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四川印象柠都餐饮有限公司首席战略顾问、营销顾问……

    2011年、2012年,学院连续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该院毕业生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赢得了较高的就业质量。带着疑问,笔者走进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就是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办学理念。多年来,该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增强办学实力,为全校师生营建了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既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也促进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全面贯彻“德育为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走“校地企”合作办学之路,拓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融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素质的“3+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培养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院围绕“3+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经历了从最初照搬“母体”学校到逐渐符合自身定位,再到能够初步凸显自身特色的发展过程。不断探索和完善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个课堂”之中,形成“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凡是从第一课堂直接延伸到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均作为必修学分。对各类学科竞赛获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以及承担科研项目等设置实践创新学分。学院实践教学课的比例达到了40%,突出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办学方向,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体现了“适用、实用、会用、好用”的特点。 比如,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店运营基础及实务等课程中学院注重打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营销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仅今年就在实验室组建了13个网店运营团队,每个团队都有较详尽的营销策划,经营8个系列商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7年,学院对“3+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十一五”规划课题一项(2010年结题),还获“四川省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立项两项。2009年,该院《独立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探索与实施》获全国首届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专业建设整体实践教学方案一等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颁发的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校地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学院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坚持开放式办学,走“校地企”合作之道路。

    从2008年开始,学院邀请一些企业高管到校做专题讲座,收到良好效果。2010年,学院聘请多种类型企业高管走进课堂,执教教学计划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各高管根据自身实践经历和特长讲授相关内容。比如:现代推销与实务、商务谈判及实务等课程分别就由成都鼎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中心总经理和财务部经理讲授。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反映积极,此举已被四川多家媒体报道。学院也收到了很多学生写来的感谢信,信中同学们表达了对这一教学改革的认可,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在课堂之中获得大量课本上没有的实用、管用知识和技能的喜悦与感激。

    2009年,学院与思科网络公司签订了校企联合培养协议,成立了四川师范大学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并进行课程置换,共同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目前,有112名学生参加了课程置换。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在2011年新建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教学中,成都鼎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专门为该基地提供多项产品,建立独立的分销渠道,满足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课程的教学实训需要。 

    企业将实际的生产、经营项目交由该院学生完成。目前已将学生对企业、产品以及所产生业绩的部分策划方案整理成册,这一集锦展现了学院校企合作办学取得的一些成果。比如,在2010年3月,成都鼎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该公司logo设计方案有奖征集。这一活动是学院与该公司校企合作的方式之一。经过专家评审、企业认定,优秀设计成果已被公司采用。

    学院还实行了“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愿报名,经过认真选拔组建“定制班”。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使学生尽早接触、了解企业,在成为企业合格员工的基础上成为忠诚员工。 

    目前,学院与郫县劳动局、郫县工业港、龙泉就业局、龙泉驿区经济开发区,以及驻成都市区600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地企”合作关系。与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220家企事业单位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00个。通过实习,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三大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和提升,让学生在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中,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学习,为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

    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学院积极搭建各类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取得骄人的成绩。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英语、创意策划、大学生艺术设计、舞蹈、书法等比赛以及大学生运动会等大赛中共有1000多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在2012年8月教育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总决赛中,该院学生获得光电组一等奖,是四川省唯一获此项奖的独立学院。2010、2011、2012年该院连续三次被工信部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组委会授予“优胜学校”奖、“优秀组织”奖、“实践创新奖”。还获得第一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设计总决赛三等奖。事实证明,学院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坚持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近年来,学院共举办各类科技、文化、艺术活动136场,参与学生99825人次。现有学生社团38个。2008年,学院英语爱好者协会被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学生联合会评为“四川省大学生优秀社团”。

    学院每年都举办“与你同行,就业创业服务月”,开展了简历大赛、模拟招聘大赛、职场体验创业大赛等一些列的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了社会就业新形势,转变了就业观念,增强了创业就业的信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实力。所以,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该院毕业生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赢得了较高的就业质量,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11年、2012年,学院连续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先进单位。

    建校12年,学院培养了15000多名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知名企业和单位都有他们的身影。还有的毕业生在电视台、艺术学校等单位当技术指导和教师。有许多杰出的毕业生投入新时代的浪潮中,创建了自己的事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不断涌现。学院以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成就享誉社会,引发全国的知名媒体纷纷报道。

    AD

分享到:
96.9%受访者直言当下公积金缴存差距大
韩国青年报志愿更看重大学而非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