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岩寺是今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区府所在地,旧为登临黄山的必经之路,有“黄山南大门”之称。
然而岩寺的闻名遐迩,却是在1938年4月4日新四军军部从江西南昌北移于此的时候,八省游击健儿的万余将士,在这里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集结、整编和训练,然后挺进云岭军部,奔赴抗日前线,因此,岩寺被誉为“江南小延安”。现存有新四军军部旧址,留有陈毅元帅等在此战斗生活的遗踪,是一处特色独具的红色旅游胜迹。
古镇历史悠久,地理优越;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据乾隆刻本《岩镇志草》记载,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唐朝名僧山蕴禅师奉代宗手诏,集四方参学者结厦于此,始创三摩圣地,建有东西序寺庙无数,殿堂鳞次错落其间,当时曾驻僧侣500人之多,因寺庙建在石壁岩洞前,故唐王朝赐名“岩寺”。延至明、清,这里更是巨室云集、百业俱兴;舆马辐辏、冠盖丽都,成为“鳞次万家,规方十里,商贾云集”的繁华重镇。那时,古镇就有了一条以税务命名的“税务巷”,是华夏神州古镇中,唯一以“税务”命名的古巷,足见古镇之繁华。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美誉,而古镇在徽文化历史中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名胜古迹不胜枚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至今,古镇仍流传着“书声喧两市,一镇四状元”的佳话。据不完全统计,自唐至清,古镇先后出了状元、进士,县学州府以上官职者百多人;徽州的一批具有社会影响的高官显宦、巨商大贾、文人墨客,制墨家、医学家乃至民间故事中的传奇人物更是不胜枚举。
丰乐河是古镇的“母亲河”。一到梅雨季节,丰乐河水有如长江之水。古镇居民闲暇时,喜欢相邀来到丰乐河畔,看河水缓缓流淌;沿河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如同两条飘逸的绿色绸带,垂杨倒影,枝条轻撩水面,似诉说着依依浓情。清晨,站在丰乐河上的老桥头,看河面雾霭氤氲,薄纱迷蒙,习习清风中柳枝婆娑。日间,水口浓阴、天色蔚蓝,堤边桃灼,河滩草青;傍晚,落日余辉映红河面,波光粼粼中闪烁着动人的光。在水埠头,把双脚伸进水里,流动的清凉中会有小鱼儿轻啄,只觉酥酥的、痒痒的……整个夏天,丰乐河是男女老少的快乐天地。
丰乐河畔,巍然屹立着一座气势高耸的古塔和一方如城堡般的古台,透出古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塔叫水口神皋塔,台名凤山台,这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明朝就有了。塔在丰乐河水口处,七层宝塔分别由七位有钱人所建。凤山台上为三榭,中奉玉虚君,台右有三元阁,高与榭齐,筑有“升高”门观,阁右平原为后土祠,祠前有小筑,也分别由三位古镇名人所建。这里还被称为三摩之地,有一说是古镇以塔为笔,以台为砚,遂称为“文峰塔”,为该镇之宝。
今日古镇,在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文化惠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引导下,致力于环境整治,从疏理河道、整治水源,到企业环保,建设文化公园,修复岩寺老街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最近,历经一年时间的修复,徽州千年古镇岩寺老街开街迎客。
夜幕降临,丰乐河两岸灯火通明,微风荡漾,河水波光粼粼。尤其是夏天,公园里到处是纳凉的居民;老年腰鼓队鼓震文峰;露天文化广场,人头攒动,舞蹈爱好者尽情舒展舞姿;戏剧爱好者们鼓板铿锵,韵味十足。
“春芜一片喜初晴,两岸平畴夹水清”。清晨,文峰公园旁的河滩,游鱼戏水,鸟儿欢唱,水牛低头吃草,白鹭在水中悠然自在……只要母亲河不干涸,那就是古镇能量的源泉,这种能量,会让我们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朱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