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赴美留学生反映出的教育问题令人深思

张可昭:中国孩子勤奋但怕跌倒

本报记者 李新玲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13日   04 版)

    “我近几年带的学生中有各地区来的国际学生,我给了他们同样的研究方向,目前伊朗和斯里兰卡的学生做得很快,相反,中国学生进展不大,有些差距。”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华人教授张可昭在参加2014中国计算机大会时,谈到了大陆赴美留学生身上反映出的一些教育问题:“大陆去的孩子基础很好,也很勤奋,脑子里装了很多东西,但是如何用起来,是个问题。”

    张可昭教授在国际计算机界享有很高知名度,是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以及欧洲科学院会士,10月24日,他获得了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的2014年海外杰出贡献奖。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张可昭谈道:“中国孩子特别怕跌倒,他们不是潜力不够,是缺乏一种冒险精神,影响了创造思维和突破理念。”

    从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年都在大规模增长,并且出现了大众化、低龄化的趋势。出国留学的中国孩子大部分是城市家庭的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很多人到海外求学是第一次独自离开家门。

    张可昭出生在台湾,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1984年开始在伊利诺伊大学任教,之后到爱荷华州立大学工作,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已经有30多年,一直接触并培养中国留学生。对于留学生的表现,他说:“与前些年相比,大陆去的学生英文好了一些,语言表达有了进步,但是写作能力还是不行,似乎在大学时写得少。”

    他发现,大陆留学生不太愿意写作,也许中文表达很好,但是在英文表达中,就会形成一个个片断,给人一种断裂感,他觉得这与中学和大学时的训练有关系。

    近几年,张可昭经常回国,到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大学进行交流,与国内的教师和学生接触,他对中美教育理念上的异同也有些思考。

    “美国的教育注重从中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高中时很注重文字的表达,一种训练就是写论文。申请大学入学也须交几篇论文。在美国的大学教授也会花很长时间给中国学生修改文章,主要是修改表达思路。”张可昭这学期给研究生上软件工程这门课,需要学生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不仅需要个人思考,也要团队合作。但他发现一些中国留学生不愿互动,不愿讲出自己的想法,“这是还没有学会把知识融会贯通,使得回答问题也不连贯。”

    “这也许是和考试制度有关,考试时可能只需要回答知识点,没有形成对于一门学科的思维体系。”张可昭认为,如果老师自己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学生也不易形成。

    此外,他认为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和创造力有关的。要把视野放得更大,关注更大范围会让自己思想活跃,也就能激发创造性。

    张可昭有3个孩子,老大是一名医生,曾到乌干达从事两年的医疗志愿服务,完全自费。老三在上高中的时候,也曾去乌干达3个星期,做义工帮助当地人盖小学。回来后,觉得收获特别大,因为她一下子知道自己平时拥有的太多了。老二则单枪匹马跑到北京、上海开公司。张可昭认为是美式教育给了3个孩子这种拥抱世界的情怀。“进大学时,考试成绩好的不见得有创造力,对中等生而言,要看今后能否抓住机会。”张可昭选学生时,成绩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他提到,有个美国学生,本科没有读完,就休学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了。后来这个学生对计算机理论产生了兴趣,并有了一些新的发现。于是写信给系里的一位教授,希望能够回学校做学问,同时表明自己没有本科学历。张可昭的同事看到信后,同意招收这名学生。

    “现在这名学生在研究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展。所以,美国教授在录取学生时有很大的权力,有弹性,可以给学生回头的机会。”张可昭说。

    张可昭经常对学生讲,我教给你们的知识10年或者20年以后就不会再有用了,但是方法论会一直有用。因此,他平时与学生互动交流较多,注意品格培养和拓宽人生观。

    他也发现有些中国孩子考虑自己多一些,考虑物质上的回报多些,“我所在州立大学招收的美国中西部学生多些,他们都很朴实。在招生时,如果有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教授还是会优先考虑美国学生,因为知道他们一旦选择做学问,一般会坚持下来。但如果是中国学生,我的同事就要多与其谈话,因为担心会多些,担心他们是否会坚持把论文做出来,特别是当美国的就业市场景气回升时。”

科技馆不能再“等你来学”
一次3000公里外的家访
张可昭:中国孩子勤奋但怕跌倒
第十二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京召开
云南财大:学生公寓学生题名
NCUK启动“百万英镑奖学金”计划
法国的美术学院将与中国高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