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1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李天扬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06日   02 版)

    2015年第一个工作日如期而至,同事见面后几乎没有人说“新年快乐”,连道“新年好”的也不多。显然,大家都依然沉浸在新年夜外滩悲剧带来的伤痛之中——36条年青生命骤然而逝,何其痛哉!

    这场拥挤踩踏事件刚满一周,远未到“痛定”之时。不过,这几天,人们都在讨论: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关于前一个问题,不妨静候权威调查结果;对后一个问题,大家众口一词:“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这几天,作为一名父亲,看着那令人痛彻心扉的遇难者名单,想着“彼亦人子”,多少有些庆幸自己的孩子没有去外滩,在这样的复杂心情下,我一直在思量着“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这句话。

    我在各种场合都没有附和这句话,而是问了自己两个问题:其一,如果有朋友邀请我去外滩跨年,我会不会去?答案很肯定,不会!因为一怕天寒地冻,二怕人多拥挤。人到中年的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去凑这个热闹的。其二,如果我的孩子要去外滩跨年,我会不会阻拦?答案也很肯定,不会。原因很简单,我无法做到让他永远不去“人多的地方”。即使,他是我的孩子;即使,悲剧已经发生。

    如果我们的孩子,永远小心翼翼,见到人多的地方就躲,一天到晚宅在家里……那,还有什么生气?

    如果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怕去“人多的地方”,商场门可罗雀、景点乏人问津、看台不见球迷……那,还有什么活力?

    如果我们的政府,真的“吃一堑,长一智”,再不敢举办大型活动,甚至一纸令下,禁止所有集会……那,还有什么出息?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各种不安全因素,确实跟人多人少成正比。因此,不去人多的地方,无疑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如前所述,于私,恐怕很难完全做到不去人多的车站、码头、地铁、商场、剧院、景区;于公,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也无法做到不再有大型活动、大股人流。

    那么,怎么办?

    同样,先说于私。我们当然要提升公共安全意识,每个人都要有公共空间的规则意识和秩序意识。对于坐飞机有时要脱鞋和解腰带安检、连一瓶水也不许带等“严苛”规矩,大家都很习惯。一是因为执行得很严格,二是谁都怕空难。但同样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长途汽车、公交车、地铁等,那些带着易燃易爆物品“闯”关者,为什么就不为自己的安全考虑呢?外滩的跨年人群中,既有任意推搡、胡乱起哄的“作乱者”,也有挺身而出、大声疾呼的“后退哥”。悲剧过后,我们总要想一想,在“人多的地方”,我们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维护好公共秩序。

    再说于公。维护公共安全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流动越来越快,确保“人多的地方”安全,是各级政府必须呈交的答卷,而且只能满分,不容出错。外滩新年悲剧,是一个极为惨痛的教训。类似踩踏事件,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都发生过,当事地都痛定思痛,探索出一整套控制人流、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这几天,微信、微博上就此介绍了很多,相信上海也会吸取教训并举一反三,把安全措施做到位,让“东方明珠”重放光华。

    即使我们再热爱田园风光,再向往山林野趣,也不能否认,大都市的繁华兴旺、五光十色、人气炽热,自有其魅力。大都市这种“人多的地方”,是我们无可遁逃的。我们能做的,而且必须做的是,共同维护城市公共安全。至于“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这样的“人生经验”,应该像“老人倒地不要去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之类的“信条”一样,越快过时越好。

李天扬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1月06日 02 版

“西点军校学雷锋”的谣言何以盛行
要悼念英雄,更要吸取教训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谁泄露了被抄袭的项目申请书
巡回法庭能否成为撬动司法改革的“支点”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