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会议确定,扩大重特大医疗救助覆盖面,提高救助水平,实行医疗救助经办机构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预付资金,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治,并整合使用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加强制度的衔接。
专家们认为,上述举措很有针对性,使得社会上最弱势群体也能病有所医,而在春节这个节点推出,更多了一份温情。
虽然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而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始终存在,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更突出。正所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因此,提高对重特大疾病的救助保障力度,越来越成为百姓,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心声和呼声。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傅征说,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此刻聚焦困难群众的看大病问题,是真聚到了焦点上。“从会议报道中看出,政府一方面进行了扩面,让更多地区更多群体进入到安全网中;另一方面提高了水平,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在起付线以上的自负费用也给予救助,这是实事求是的做法,一般的保险都有自负部分,弱势群体的人连这部分也是付不起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姚岚表示,刚开始的时候,国家救助是根据生活水平来的,比如说五保户、低保户,可是有的家庭本来还过得去,一旦得了大病,一下子就掏空了,甚至比五保户、低保户还窘迫,这就得将其列入救助对象中去。这就是扩面的意义。
她还指出,向医院提供预付资金将真正使医院有救死扶伤的热情。“医疗机构有救死扶伤的天职,可是却没有为患者免费医疗的义务。有的患者确实没有钱,有的是故意逃账,很多医院被拖欠一大笔钱,这直接影响了医院的运行,故此,有的医院不管谁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付押金,否则不予治疗。有人就说医院认钱不认人。其实不是这样的。这里面缺的是国家救助机制,你不能让医院出汗还出钱。现在有了这个政策,对困难群体的及时救治大有好处。”
本报记者 董伟 实习生 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