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2月1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纸上中国

镜头记录下的《本色》人生

实习生 罗旻 本报记者 张黎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2月13日   11 版)

    近日,山东省莒县对老党员事迹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性挖掘整理工作,通过面对面采访、实地拍摄、收集实物,征集到20万张图片、3万分钟视频资料和大量珍贵实物,整理典型事例近60万字《本色》一书,并开设了“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

    展馆中,人们能清晰地触摸到老党员们的生活:他们在战争年代参加革命,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为响应党的号召,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几十年坚守信念,默默无闻,力所能及地为党的事业工作奉献,始终保持着宁静朴实的生活甘之如饴。

    老党员们的一生,书写着平凡与伟大交织的感人故事。而年轻人从这些故事中看到的,是红色精神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块热土,也许它曾经被人们习以为常、被人们所视而不见,但是它从来不曾远离。

    她,16岁入党参加革命,83岁时念起入党誓言依旧泪光闪烁;他,20岁入党,战斗中失去了双腿,主动提出退伍,却至今保留退伍书……由许许多多的“他”和“她”组成的“红色群落”,2007年被一群摄影师发现,近日重回人们的视线。

    60年初心不变

    书中的“老共产党员”故事感人至深:83岁的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刘太花重温入党誓词时,仍很激动,她紧握的右拳和眼角的泪水,见证着一个党员“革命一辈子,死也不出党”的坚贞信念。

    1947年7月,刘太花加入中国共产党,16岁的她积极响应号召,参加革命工作。她处处身体力行,因为是党员所以给自己的要求比普通群众更高更严。即使身怀有孕,她依然坚持推磨、下地干活儿,迎难而上的倔强性格却让她累垮了身体,终身只育有一子一女。面对家人的埋怨,刘太花说:“干革命哪有不作出牺牲的,我不后悔!” 

    1946年,山东省莒县桑园镇后黄山村人李现春加入共产党,做一个话务员。1947年2月,在连云港新浦的战役中,战斗极其惨烈。李现春守着通讯设备收发电报。突然,一个炸弹从他身后袭来,李现春本能地将通讯设备扑在身下。炸弹爆炸后,他失去知觉,醒来时已在后方的医院里。他顾不得自己的伤势,先向人打听通讯设备是否受损,而此时的他因双腿小腿被炸断,已经被截肢。

    因为这次负伤,李现春被评定为一等甲级伤残,无法再上战场。李现春想,自己既然不能对部队有所贡献,再留下也是拖累,于是向部队提出复员请求。1950年,他正式离开部队,部队发他一张《山东军区退休军人证明书》和一个《革命伤残军人证》,这两样东西他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

    曹吉亭被当地人誉为“赤胆忠心”的好党员,他的传奇故事一直被莒县人口耳相传。1938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带领部队连连克敌。1945年,上级决定趁敌人未站稳脚跟,先发起战斗。此时,曹吉亭已接到命令,调他到山东军区政治部工作。战斗在即,他主动请求打完这一仗再走。战斗打响后,曹吉亭率一个排及通讯班插进村子,激战中,一颗炸弹落到他的身边,他身负重伤,随即昏迷。战士把他抬下阵地,他醒来后第一句话就问:“敌人消灭了没有?”这一役,他壮烈殉国,时年仅33岁。

    当公仆彰显本色

    “有个当村干部的爹真是吃亏。”这是一位老党员被子女埋怨所说的话。这位被埋怨的老党员叫徐文高,曾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复员回乡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徐文高在利益面前从来不考虑自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县里社办企业和燃料公司等单位招工,先后分配给村里5个脱产指标,年近20岁的儿子再三恳求,留一个指标给自己,哪怕是由村里按照正常程序推荐也行。但徐文高却把指标全部给了别人,为此儿子很长时间没跟他说话。在徐文高看来:“有什么好机会,应该首先给最需要的人,而不是先满足自己。”

    另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党员名叫许世彬,1955年国家给他安置了工作,他却说:“现在国家穷,我当兵20年不是为了享受,我不占国家的便宜还是回老家种地吧。”

    现年85岁的老党员卢翠秀,从她55岁时开始就可以从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但是贫穷的杨家沟村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接替她,她就一年一年干到了现在。解放前,她为了干革命,上过反动派的“暗杀团”的黑名单。解放后,她为了给村里修路、修桥、修水库四处奔走。为了修村里的大桥,她坐着拖拉机去80里外的沭河拉沙,回来的时候大雨路滑,拖拉机翻倒在河边的深沟里,幸亏身边的同伴及时把她从被泥水淹没的驾驶室中拉出来,才幸免于难。

    干好本职工作更是老党员本色,这种本色从老党员的身上传递到了年轻一代的党员身上。被乡亲们称为“铁笔法医”的邵明强,18年办理9800余起鉴定案件,无一例收到投诉;他推动检察院成立流动工作室,上门为群众服务230次,行程超过两万公里,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为能让群众更方便;他为伤情“破解密码”,避免错捕错诉17人;为还受害者一个公道,他五上省城,三请专家组会诊。邵明强的党员“本色”在新时代的日常点滴中,不但没有褪色反而打磨得更闪光。

    红色精神“勿忘在莒”

    莒县是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鲁东南小延安”的雅号是莒县几百个地下党组织和数千党员用自己的行动和鲜血所打造的。

    在当下社会被“老人讹钱”、“老人炸公车”、“小悦悦事件”等负能量充斥时,“红色群落”的展现,彰显了日常生活中本应有的正能量和意义,而事实上,那些纯洁崇高的理想本来就是从我们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从很多年前开始。

    “勿忘在莒”,这个发源于莒县,比喻“不忘本”的成语,结合红色精神重新融成了一种新传统与新文化,成为“红色群落”在莒县大地上生根的文化理由。在老党员们的言传身教之下,青年党员对红色本色的理解与感悟也反映在了新时代的生活细节中。

    人是万物的尺度,最可宝贵的文化财富是这些活着的“本色精神”。

实习生 罗旻 本报记者 张黎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2月13日 11 版

镜头记录下的《本色》人生
钱理群:当代青年不要由龙种变成跳蚤
80后军事迷著书《铁血军魂》再现抗美援朝史
一位德国老太太的童年记忆
《音乐大师课》:音乐不是孩子攫取功名的方式
小学一线教师编出话剧教材
《少年的荣耀》突破儿童文学的战争题材
《吾血吾土》呈现远征军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