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波特2006年开始寻访禅宗历代祖师遗迹的旅行前,已经多次游历中国,也早完成了他寻访隐士的名作《空谷幽兰》。太白高峰、彩云之南、丝绸之路和黄河源头,都留下他的足迹,并变成一本本书籍。这次的寻禅之旅,也结集为《禅的行囊》。
比尔·波特这次从北京出发香港离境,寻访了众多佛教寺院,特别是禅宗初祖达摩到六祖慧能修行过的寺院。其间他遇到许多人碰到许多事,这些都被比尔用有些絮叨的语言记录下来。而这次记录不同于以往的是,穿插了比尔对过往的回忆。我想和读者分享比尔的回忆。
1964年,比尔从大学第三次退学后,接到了服兵役的通知。和部队谈判同意多服一年兵役,部队答应把他派到德国去。于是,他开始在佐治亚州的兵营学习当汽车兵。这时越战升级,所有士兵将被派到越南。所有人还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仍期待着到战场去。而比尔因为不能去德国选择了做逃兵。不巧的是本以为能够顺利逃跑的比尔,经历一场车祸之后,被暴风雪困在了蒙大拿州。万般无奈下,他选择到警察局自首。在监狱关了7天之后,比尔被遣返回他所属的小队。本以为会被送上军事法庭的比尔,在陈述了逃跑的理由后,真的被送到了德国服役。这次逃跑让他躲过了可能是死亡的命运。
退伍后的比尔重新读大学,毕业后投考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为了获得奖学金,他必须选一门外语,于是随意勾选了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中文。哥大一位叫做“龙女”的老师负责教授“强化汉语”,20个学生最终剩下4个。龙女认为比尔学不了汉语,甚至要求他退出,并用最差成绩打压他。但他最终坚持下来,并去了台湾。这次偶然的选择决定了他一生的轨迹。
在台湾最初几年,他都混在庙里,有时到台北去听课。上世纪80年代,比尔开始在台北一家英文电台工作。电台福利好,有高收入和每年一次的环球旅行,比尔和他的外籍同事都有钱花不完的感慨。逐渐电台改革,外籍员工少了,大家开始另谋生路。比尔通过采访台塑老板王永庆的长子,得到资助开始他到大陆的旅行。有些同事选择做生意,有的发达有的落魄。在寻禅的旅程中,比尔接到邮件,他曾经的同事迈克自杀了,留下了遗孀和六岁的孩子。迈克的遗言是 “没钱、没工作、没希望”,比尔则认为“已经有爱,为何还不知足?”
在他的回忆中还有家族和他父亲的过往。比尔家原本在阿肯色州经营农场。比尔的父亲和他的表兄弟们是银行抢劫犯,他们从阿肯色州一路向北抢劫。当在底特律再次行抢时,他们中了警察的埋伏,表兄弟们全部被当场打死,比尔的父亲受了伤被关进监狱。随后比尔的祖母卖掉农场,带着两个女儿搬到底特律。比尔的姑姑波琳和宝琳是作风开放的美女,到底特律后,两人在州长经常光顾的凯迪拉克大酒店谋到服务员的职务。然后,两个人设法接近州长,最终说服州长为比尔的父亲减刑。
只关了6年,比尔的父亲就重获自由。他得到一家连锁酒店的承包权,很快店越开越多,成了大富翁,再后来就是结婚生子。比尔甚至一度以为他父亲是印钞票的。
好日子也有头,比尔的父亲开始和他的母亲打离婚官司,旷日持久的官司和高昂的律师费,让他父亲破了产。当比尔动身去台湾时,父亲只能拿出200美元,此时他已经破产多年,依靠两位妹妹接济生活。如果没有这200美元,比尔只有一张去台湾的单程机票和13美元。
到台湾第四年,比尔接到了父亲一封信,这封信应该是在他父亲去世前一天寄出的,信上写道,“你是不是该考虑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了”。不久比尔搬出寺院,开始翻译佛教和中国故事。三十年后,他仍认为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但比尔也总为申请不到古根海姆基金会对他翻译项目的资助而苦恼。
在比尔动身去台湾前,在公园碰到一个流浪汉。这位流浪汉是二战老兵。当年,他曾是一名飞行员,在菲律宾执行任务时飞机被击落。他跳伞逃生摔断了肋骨和腿,被一群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土著人所救。这些被流浪汉称为“猴人”的人生活在树上,他们帮他养伤,和他一起生活。甚至流浪汉和他们中的一个女子成了伴侣。
半年后,一次外出打猎,流浪汉碰到美军队伍,于是意想不到地归队了。他向长官表示希望回去和“猴人”们道别,却被断然拒绝。不久战争结束,流浪汉回到美国。他找过几份工作,但都干不长久,他的精神在菲律宾的树上下不来了。他懊悔离开“猴人”,于是选择流浪,这样过了二十多年。他对比尔说,如果你找到你的“猴人”千万不要错过。
这些是比尔回忆的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行旅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的幻想罢了。”
每个人都背负了自己的包袱。迈克不堪重负自杀,流浪汉只能流浪,比尔的父亲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们最终都没能战胜经历带给他们的包袱。比尔这次行程应该是希望通过追寻禅的历史,寻找放下包袱的方式。比尔自己所背负的包袱就在他讲述的这些往事中,在不经意间的选择和逃离中,在不可选择的命运中。
写到这,我也没说到一点比尔的旅程,没有五台山、没有洛阳、没有黄梅、没有庐山、没有广州。这些都是寻找解脱的过程,这些过程让《禅的行囊》有趣有意义,但当略去过程后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或者比尔著作的读者,也能用自己的方式放下内心包袱,将不该占领我们精神的事物忘却,将需要永远回忆的部分,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毕竟远路无轻载,不要让包袱挡住我们前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