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百家

职称改革政策执行时尚需细化

张学炬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14日   09 版)

    教师节前夕,国务院给全国1270万名中小学生教师送了个“大礼包”,《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系列意见》,被列为教师“十大痛苦之首”的职称评定问题终于有了解决的希望。

    这次职称改革舆论普遍认为有几大亮点。一是实现了中小学教师职称的统一,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的“天花板”被打破,将拥有和教授、研究员同样的职业发展空间;二是修订了评价的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淡化论文、学历色彩;三是同行专家做评审,评审过程更透明;四是职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将会给乡村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些职称改革的出台,使教师们,尤其是乡村教师欢欣鼓舞,给农村教师带来了福音,但,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相关的辅助措施作保障,也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根据目前基层学校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这次职称改革要真正消除广大一线教师的“心中之痛”,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细化。

    首先,这次改革提出职称评定要注重师德和实绩,这个提法本身很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老师,高尚的师德永远是第一位的;至于教学实绩那就更不用说了,它是教育教学永久的生命线,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但这两者很难量化。

    中小学对师德的评定一般体现在年终考核和师德考核上,而这两项考核通常的做法都是教师们投票,而教师投票本身存在着不少问题。得票率高的未必就一定是师德高尚的教师,得票率低的未必不是优秀的教师。平时有的教师不注重钻研业务,只忙着搞人际交往,整日吃吃喝喝、拉帮结派,在所有的大小选举中得票率往往都很高;而有的教师平时勤勤恳恳,因忙于钻研业务,忽略了人际交往,在选举中屡屡居于劣势。

    因此,师德和实绩考核必须建立起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在评价的方式上要把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能仅仅是教师,还要把家长和学生考虑进来。事实上,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教师好不好家长和学生往往最有体会,他们的评价往往最中肯。

    其次,职称改革的第二大变化是同行专家做评审。事实上,很多地方已经采用这种方法了。具体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由全体教师选出评审委员,组成评审小组,然后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评定。但学校的校长往往是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已经行政化的学校里,评审小组难免唯校长马首是瞻,校长能直接左右评选的结果。而且职称评定的标准每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学校领导可以操作标准的制定,而且常常具有很大的倾向性。因此,在这个环节,起着关键作用的校长利用自己的“特权”搞权力寻租,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因此,这个同行专家做评审最好能让学校领导回避。整个操作流程由第三方来操控,客观制定评价的标准,综合考察教师们的实绩,把那些真正热心于教育事业的好教师选上、评上。

    第三,职称评价向农村教师倾斜之说缺乏具体的规定,没有明确的标准。怎样倾斜,倾斜的幅度又有多少?笔者所在的区域有1000多名教师,每年的名额也就是三五个,好多教师至今连中级职称都没有被评上,至于高级或教授那只不过是遥远的梦想。

    职称晋升是教师改变自身待遇的一个渠道,应该让广大的教师能够看到希望,只要认真工作,完成了自己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就应该自然而然地晋升一个层次,而不是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希望,职称评定也会失去应有的作用。

课外特长培训走向“高精尖”
职称改革政策执行时尚需细化
教师招考越来越晚为哪般
大学校长开学致辞里的高频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