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6月0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热点聚焦

生态就是生产力

曹新(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06日   02 版)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时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对现有生态资源保护具有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和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这是因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紧密相联,密切相关。生态环境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一,生态环境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条件和对象。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大量的资源,如土地、森林、草原、淡水、矿藏等,各种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生产过程的原料,经过人类加工成各种产品,以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其二,生态环境是人类在从事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场所和自然净化场所。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总要有一定数量的废弃物排入生态环境之中,而生态环境有扩散、贮存、同化废弃物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可以减少人工处理废弃物的费用。其三,人类的经济活动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作保证。例如农业生产需要耕地、阳光、水等。此外,生态环境还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物质条件,一定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不能超出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污染加重都是经济发展超过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的结果,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只有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才能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资源必须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在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要对现有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必须正确处理生态资源与经济的矛盾,使生态资源和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和协调发展。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也可容纳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更多的废弃物,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增强,人们就更有能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又会主动地保护生态资源,改造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资源质量,从而使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一是指经济的发展只有与生态的发展保持协调,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二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经济与生态是可以协调发展的。

    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生态保护的本质特征。经济发展是人类生活水平高低的问题,而生态环境的保护则是人类能否生存发展的问题。因此,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保护生态。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归根到底是从生态自然环境系统中获取各种资源,加工成人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人类创造各种文明。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最大生态系统即生物圈中进行的。生物圈一旦被破坏,自然物质如果出现严重短缺乃至枯竭,就会给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威胁。人类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自然基础。人们只有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很好地借助自然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自然力才会最大限度地持久地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又是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物质源泉,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所在。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倡导绿色发展就是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发展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竭,失之难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见效。必须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硬措施。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节约能源和水土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产业发展新路子。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曹新(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6月06日 02 版

90后,如何学会与世界良性互动
人格的意义
生态就是生产力
社会学学者为社会治理建言
中德专家研讨“家族企业与家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