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是面向一线青年职工开展的国家级一类竞赛,旨在引导青年职工提高职业技能、投身岗位建功。2005年,为响应“人才振兴计划”和“振兴东北”战略,首届“振兴杯”在辽宁省沈阳市应运而生。今年已经是第13届。本届“振兴杯”大赛有哪些全新的办赛理念?大赛工种设置和赛制有哪些创新?对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有哪些意义和影响?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
记者:本次大赛有哪些新理念?
大赛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本届大赛以“强化质量意识、培养大国工匠”为主题,将质量强国战略与传承工匠精神紧密结合,以提升青年技能人才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荣誉感为办赛理念,以贴近生产实际、培养工匠精神为考核导向,考核内容更加注重“慢工出细活”和“精益求精”。
记者:与往届大赛相比,在赛制和工种设计上有哪些新变化?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在工种设置方面,本届大赛决赛工种选择兼顾覆盖面和前沿性,选择了数控车工、模具工、动画制作员、汽车装调工共4个职业(工种)作为决赛项目。其中,模具工和数控车工是机加工行业的基础工种,模具工项目涉及铣、刨、冲压、制图等定制模具的必要环节,能够圆满完成各个环节的选手都具备在工业互联网上开“淘宝店”的能力。
本届“振兴杯”大赛创新赛制,采取团队赛。在4个决赛赛项中,汽车装调工与动画制作员项目采取3人一组的团体赛,是“振兴杯”历史上的首创。这样的设计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比赛形式更加灵活。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赛务,本届大赛创新开展教学视频拍摄、赛前集训会等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技术文件看不明白、理解不透彻”的问题。
记者:比赛期间有哪些精心设计的主题活动?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决赛期间,我们以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为主线,以“青创先锋”活动为统揽,组织开展多项主题活动。一是“青创先锋 青年榜样”活动同步启动。2015年“青创先锋”活动开展以来,基层一线涌现出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技能人才。为进一步宣传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青年职工主动增强技能、安全、质量、效益、创新意识,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青年创新型人才队伍,共青团中央在决赛期间正式启动“青创先锋 青春榜样”主题活动,寻找基层一线的青年技能人才。二是“青创先锋”示范工作室揭牌。决赛期间,沈阳团市委建设的“青创先锋”示范工作室正式揭牌,工作室位于数控车工、模具工实操比赛学校,为各代表队提供了“青创先锋”载体建设的“样板间”。三是录制“技能大师公开课”,打造技能“网红”,开展青年技能人才线上推广。以技术点评为基础,组织各赛项技术专家讲公开课,录制编辑为“技能大师公开课”,为职业青年提供线上教学。深挖技能竞赛中涌现的优秀典型,拍摄宣传短片,打造技能“网红”,通过新媒体渠道,倡导创新理念,弘扬工匠精神。
记者:十三届“振兴杯”的历程,对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有哪些意义和影响?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十三年来,“振兴杯”大赛一步一个脚印,推动青年技能人才振兴,成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培养了青年人才,营造了良好氛围。全国31个省(区、市)及金融、铁道、民航、煤炭、钢铁、汽车等行业系统共举办省级青工技能竞赛超过3000场,市级竞赛超过1.2万场,累计1300多万名青年技术工人参加各级竞赛,超过22万名青年通过技能竞赛活动晋升技术等级。以“振兴杯”大赛为核心,结合各领域联合办赛,共青团打造了青年技能竞赛体系,以技能竞赛为具有牵动性的关键一环,逐步完善形成了具有共青团特色的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记者:对于未来振兴杯的举办,还会有哪些新的创新和改变?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振兴杯”大赛实现“体系化、常态化、国际化”。在体系化方面,着力完善“国家、省、市、企业”四级逐级选拔机制,层层选拔,尽量扩大覆盖面。在常态化方面,一方面,坚持一年一届“振兴杯”的办赛体制,另一方面,依托专业协会、行业团(工、指)委,分层次、分行业、常态化的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打造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在国际化方面,进一步强化“振兴杯”大赛与世界技能大赛的对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培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