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8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心成语

发飙的时候 你的儿童自我占上风

杨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25日   07 版)

    中国人常用“不可理喻”指称一个人态度蛮横而又固执,以至于无法沟通,在此,“固执”不是关键词,“蛮横”才是,因为固执可以不是问题,即使他“固执得像头牛”,只要他不蛮横,只要他择善固执。

    所以,当我们形容一个人“不可理喻”时,往往是因为他表现出了一种成年人很少会有的任性妄为,甚至是蛮不讲理。

    如果从“人际沟通分析学”的角度看,那些可以被称之为“不可理喻”的人,其人格中的“儿童自我状态”都比一般人强大。

    心理学家伯恩将人格中的自我分作三种状态:与生俱来的儿童自我状态、拷贝自父母的父母自我状态和因为成长和自我教育而产生的成人自我状态。

    按照伯恩的观点,每一个人都同时拥有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这三种自我状态,区别只在于比例的大小以及其出现的是否适时适地。

    儿童自我状态更多是人生物性的自然表达;父母自我状态通常代表的是人的良知和各种规矩;而成人自我状态通常代表人的理性,

    儿童自我状态基本上是生理的、本能的,它信奉享乐原则,只想满足自己,无视社会价值和伦理,缺乏善恶是非观,缺乏逻辑思考,有的只是一大堆想要即刻满足的原始冲动,因此在遭遇阻碍时就会发飙,显得任性妄为,不管不顾,非常感情用事和不计后果。

    当然,任何事都有其另外一面,儿童自我状态也一样,虽然它有任性而又自我中心的一面,但是儿童自我状态也有它好的一面,那就是,它富有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力、感受力、爱心、活力以及热情和好学等,当一个人儿童自我状态中好的一面发生作用时,他在做事上就会有很大的成功。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成年人在与人产生意见分歧时,会让自己的儿童自我状态占上风,而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的情况呢?

    究其根源,首先有可能是因为他小时候有这样的成人榜样,如不可理喻,缺乏控制等。因此,他有样学样,在遇到不同观点时,他不知道除了固执己见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观点上的不一致。

    另外一个可能是,他从小有过创伤,在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有过较多的消极情绪体验,留下了很深的恐惧。以至于他长大成人后,当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会像扣动扳机一样瞬间激活他内心的恐惧,使他感觉像儿童一样无助和无望,于是他不顾一切地想要保护自己,其表现之一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捍卫自己的观点。此时的感情用事、蛮横与偏执,则是他掩饰自身恐惧、保护自己尊严的重要工具。

    这种情况在那些极端的追星粉丝身上表现最明显,如多年前演员刘德华的某位粉丝,为追星致使其父跳海自杀。追星者当时就处于一种完全被内心那个任性跋扈、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所左右,呈现出不可理喻的状态。

    如果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对方不可理喻,应该怎么办?比较恰当的方式是用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去调动对方的成人自我状态。具体说就是,要理解对方的恐惧,用温和的语气安抚对方,用冷静理性的语言让对方解除戒备。

    要知道,当一个人表现出不可理喻时,通常都是因为他感觉到了威胁,因此他想要做的就是通过捍卫自己的观点来捍卫自己。如果我们能够让他知道,他的观点不等于他,你不同意的不是他本人,而只是他的观点。当他不再感觉受到威胁时,就会降低防御反应,放弃强词夺理和固执己见,同时也会调动出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观点上的分歧。

    如果他现在正在发飙怎么办?既然当前他的儿童自我状态正占上风,以至于完全失去自控,那就不要强行和他讲道理,否则不仅自己受伤,还会自取其辱,严重的还会给两人关系造成破坏性打击。所以,不如先躲他远点,等他冷静下来后,我们再与他的成人自我状态对话,从而使问题最终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为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学教授)

杨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8月25日 07 版

过犹不及 代际创伤不必刻意修复
倾情参与过度也会变成“毒药”
一直避免成为我妈那样的母亲
发飙的时候 你的儿童自我占上风
性教育核心是建立自我边界
过度心理补偿更易焦虑 真正的共情要不断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