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体育东路社区的一道感人而又亮丽的风景——
几乎每天清晨和傍晚,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艰难挥动着扫帚,清扫大街小巷的垃圾。
附近的居民说,这动人的一幕已经持续了38年,风雨无阻。
这位老人,就是72岁的三级伤残退伍军人、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体育东路社区居民田工。
田工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曾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是他打小就有的梦想。
1968年,田工如愿成为解放军工程兵部队一名战士。在部队期间,田工踏实工作、助人为乐,多次抢救战友和国家财产。
1971年4月28日,田工为扑救油罐车火灾身负重伤,截去了整条右腿和部分右臀。治疗期间,国家为挽救他的生命,采取了封闭铁路、出动直升机等大量措施,先后安排13次手术,军民累计义务献血7000多毫升。康复后,部队还助他安家。
这一切,让田工深受感动。他立下誓言:“我要用拐杖支撑身躯,用信仰支撑人生,争取做一个残而不废、残而有为的人。”
康复期间,田工用一条腿支撑着伤残的身躯,主动帮医院植树、扫厕所、办黑板报,给重伤病员端屎倒尿,给患尿失禁的病人洗裤子。
回到部队后,田工当给养员、维修工,还给部队办墙报和专栏。
退伍时,田工拒领了头五年半的抚恤金,没有要求安排工作。
“虽然我身体伤残,但绝不能成为社会的负担。”田工常常这样告诫自己,“我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1981年,田工退伍回到常德。他给常德市民政局义务帮忙了3年。那时儿子才一岁多,妻子做临时工。为了集中精力工作,他把孩子送到乡下。
1994年至2008年间,田工参加了大型文化工程“中国常德诗墙”修建、维修和续建的镌刻施工。14年间,他一直义务坚守在工地。作为镌刻副总监、总监,他亲手编排了1262幅书画碑的版面;钩摹、雕刻了368幅书法碑的胶纸字模;记录和整理了76本(卷)正式的镌刻、安装施工资料。如今,常德诗墙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了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
田工主动担任楼栋清扫员,把义务打扫卫生作为一项日常工作。38年来,仅用坏的扫帚就有数百把。因为下雨下雪地滑,他曾摔断过拐杖、摔伤过残腿。
田工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远不止这些——
他帮助邻近社区孤寡老人王秀兰10多年。老人去世后,他又拿出积攒的抚恤金,帮助处理老人后事。
他把所获的奖金、帮扶金、慰问金及部分抚恤金都捐给比他更困难的人。当他领取“中国常德诗墙建设一等功臣”的奖金后,全部捐给了武陵区慈善总会和残联;他把荣获“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所得的奖金,捐出来救治一名急需心脏手术的病人;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后,他把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给予的奖励、帮扶金,捐赠给了“田工爱心屋”。自2015年3月4日设立“田工爱心屋”以来,他已为其捐款23万元。
他对人民军队始终怀着深深的感情。儿子高考时,他鼓励儿子报考军校。最终,儿子考取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某部工作。
田工的事迹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影响,他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他被100多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邀请参加宣讲活动。在近300场宣讲活动中,他坚持拄拐杖站着讲,没有吃过邀请单位的一顿饭,没有接受过一次劳务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道德楷模的风采。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物质上获得多少,而在于给自己多留拼搏足迹,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使他人生活得更加美好。”田工说。
新华社长沙4月11日电
新华社记者 梅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