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5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心·观念

平视世界的心强在哪

张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5月21日   05 版)

    地球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祝融号火星车,今天,我搭乘着“着陆器”一同抵达了火星表面,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的南部预选区。这一刻,让大家久等了!……这两天,网上最酷的微语,莫过于中国探火工程官方微博@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发布的一条温馨内容。

    在来自世界各地的祝贺、祝福中,不少中国青年不仅写下创意十足的“火星文”,还以“地球青年”等名义,表达了立足岗位为人类和平发展作贡献的赤子情怀,表达了对这个世界上挣扎在贫穷、疫病、战火中人们深深的悲悯与同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测火星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用“荧惑”来描述对它的未知,西方文化也把它想象成了象征着灾祸的战神。据报道,人类进入航天时代后,对火星的探测掀起一波又一波浪潮,但也面临着极为残酷的挑战。20世纪60年代,开局就是6次惨烈的失败,直到今天,总成功率也仅为一半左右。

    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着陆火星,不仅是中国航天工程任务达到新难度,更是我国在行星科学领域史无前例的突破。人类命运共有的宇宙,是个联系的整体,通过洞察这颗行星的奥秘,我们也能一探地球的过去和未来,迈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天问——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问天之道的求索,也是这个伟大民族儿女们不断寻找自信、发现生命意义的奋斗过程。

    2000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旷世之问。2000年后,中国航天人要用实际行动给出解答:天问,问天!第一站就是火星,未来,还有更多的下一站来解答古人的疑问。

    1934年,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鲁迅悲愤提笔写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今天的中国青年,不再在自己的土地上仰人鼻息地苟且偷生,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新时代对于强国一代不是一时之运,还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心态、思想正在改变的青年,更当不负所托。

    一颗真正平视世界的强大内心,既有平等心的自信,又有平常心的谦虚。

    这代年轻人的自信,离不开国家发展建设成就的支撑。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还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疫情“催化”了青年身上的理想使命,他们不再是人们眼中“娇滴滴的一代”,而是将一腔热血挥洒在抗疫战场,书写出了时代答卷。病房、建筑工地、交通枢纽、社区网格……到处都有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年轻人挑起大梁,留下无数动人故事。

    这代年轻人的自信,离不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上下求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底气来之不易,当备加珍惜。走得再远,不忘仰望世界时的那份“土气”,也不能滋生俯视世界的傲气。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我们还有许多艰难险阻和新的长征路需要走,还有许多科学高峰需要攀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自我革命。

    一颗真正平视世界的强大内心,既有信仰的力量,又有平实的践行。

    新时代青年正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传承是对历史最好的慰藉,也是永久奋斗最好的养料。

    这一代年轻人,肩负强国一代的历史使命。无愧这样一份评价:他们身上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有敢为人先的创业气魄,有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经历这场大疫,年轻一代登上历史的前台,让人们惊喜地看到了他们身上的战斗力、精气神。这一代了不起的年轻人,注定要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机遇中,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壮丽篇章。

    一颗真正平视世界的强大内心,既有对真善美的追求,又有平衡中道的智慧。

    尼采有言:“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萧伯纳也说过:“人可以爬上最高峰,但他不能在那久住。”

    而中国自古就有“中庸”“中道”的文化观,既有符合道义的中道之行,又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之道。

    祝融号的名称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把“祝融”两个字拆开来看,“祝”就是祝贺成功。“融”是融合,也是合作,代表了中国在火星探测的过程中,希望跟世界各国进行合作的意愿,这或许是中国人平视这个世界的一个独特视角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谁说这一代青年相比于过去,更注重自身和眼前的“独乐乐”?就在日前,我和报社两位青年编辑与国家人体器官捐献权威部门负责人座谈时,第一次了解到,目前300万左右主动登记捐献器官的申请者中,年轻人超过200万。这两位青年编辑中,一位几年前就已登记注册成为志愿者,另一位在座谈现场登记注册,希望能为社会再作出些贡献。

    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今天,年轻人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不比老一代浅,年轻人要虚心向前辈请教,老一代也要真诚向年轻人学习,特别是积极引导他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创业、住房婚恋等实际问题。年轻人是未来,更是现在。

    全社会都要重视与呵护青年一代平视世界的新变化,这是对真善美的一种不懈追求。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既要全面成长,又要防封闭撕裂。半高处看风景,四周皆是好处;自身中找差距,四时无不成长。

    平视世界的心强在哪?其实几千年前的老子,就以平静的喜悦分享了心得: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而关于问天之道,这位中华先辈也早有智慧的启迪与劝诫: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与祝融号总设计师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热泪盈眶,为那历经艰辛的复兴路,为那造福人类的强国梦。展望新时代的长征路,不禁想到一句最好的诠释:人民是天,建功立业为人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向所有辛勤耕耘、牺牲奉献的劳动者们学习致敬!

张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5月21日 05 版

平视世界的心强在哪
母爱,从不会被生活打倒
从“北大附中vlog”想到高考状元熊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