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举行的第四届“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论坛发布了《2020中国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服务业在出口增加值创造上已高于制造业,服务贸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60%,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
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服务业开放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中国作为第二大服务外包承接国、第二大云服务商的地位更加巩固。2014-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7.8%,是货物贸易增速的2.2倍,是外贸整体增速的1.9倍。
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冯耀祥介绍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服务业仍逆势上扬,同比增长2.1%。其中,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消费模式强势增长;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8.3%,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4.5%,成为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
此外,中国不断扩大服务业开放,自贸试验区增至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增至31个,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等三大区域服务贸易额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占比达到60.6%,有力推动了服务业全面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存在的不足。比如,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还相对较弱,服务业在GDP增加值中的占比仅为54.5%,远低于世界服务业在世界GDP增加值中的占比67%;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只有14.64%,同样远低于全球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比24%。另外,服务业制度型开放也相对不足,服务业开放和市场准入壁垒较多。“十三五”期间,中国服务出口世界排名仅提升了一位,居第4位,位于美国、英国和德国之后,服务贸易逆差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对此,报告就推动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出四个方面建议:
一是抓住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时期,服务业跨国投资合作、服务贸易开放发展迎来新的契机。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依然巨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正在重塑产业生态和贸易形态,丰富中国服务品牌的内涵,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贯彻落实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深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开放,推进文化、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等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技术贸易促进体系,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不断推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一试点、一示范、多基地”建设。着力在完善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便利水平、创新发展模式等8个方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着力抓好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重点领域发展、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体系等6个方面工作。积极拓展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服务出口新增长极。
四是充分释放服务业开放的制度红利。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制度型开放,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标世界最高开放标准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双边区域自由贸易进程,努力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与扩大改革开放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