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种地的能力很强,却不知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操作电脑,应用网络将农产品销售出去。”结束了在昆明晋宁区夕阳彝族乡高粱地村的调研,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朱雨轩感到,农村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十分棘手,助力农村老人共享数字时代还需要更多努力。
随着每年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云南财经大学团委越来越注重引导大学生们在调研中紧盯农村痛点,深耕边疆,在实践中学习的同时,用所学专业知识反哺农村,助力乡村发展。
“作为财经类大学,大学生们将农村的电商发展、绿色金融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农村医保等作为主要调研方向。”云南财经大学团委书记曾蕾说,特别是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老人面临的困境,成了大学生关注的重点。
乡村老人对学习电脑知识的渴望,触动人心
朱雨轩和同学一行7人到昆明晋宁区夕阳彝族乡高粱地村调研的第二天,高粱地村农特产品合作社社长张永琨就递给他一份开抖音小店的合同和协议,让实践小组的大学生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高粱地村有优质的黑皮花生、高钙硒米、芒果等特色农产品,为进行网络销售,村委会把办网店的重任交给了合作社社长张永琨。
这对只会种地的张永琨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情。他问了很多人,最终通过一家公司注册了一个网店。
实践小组成员发现,这个支付了8000元开的网店,仅仅是开了个网店账号,却并没有网店装修、上新产品等内容。对此并不知情的张永琨,还计划继续支付费用,请签约公司帮忙打理维护网店。
为帮助合作社节约资金,实践小组成员把网店基本运营操作方式教给张永琨。他们在电脑上给张永琨讲解网店知识,手把手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网店基本操作,教他如何上新产品、看客服消息。张永琨50多岁了,他那双种地的手在电脑键盘上显得僵硬笨拙,粗糙的手指在电脑鼠标上无处安放,一个简单的操作,大学生们要教他十多遍。
在实践小组大学生的协助下,网店上了3个产品。但大学生们发现,这些产品的包装没什么特色,甚至还有错别字。于是,他们和村委会的领导班子一起设计了不同方案的产品包装,并反复修改。
2021年,云南野生亚洲象“短鼻家族”在北上南归的旅程中,夕阳彝族乡辖区是“短鼻家族”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享誉世界的象群的“最萌睡姿照”就是在高粱地村赖家新村民小组一座小山的半山腰上拍摄到的。
经过实践小组成员的细节优化,最终确定的产品包装上,加入了“夕阳彝族乡富硒黑皮花生 产自亚洲象北迁途经地高粱地村”的字样,使这一富民产业更具传播性。
在调研实践期间,大学生们不厌其烦地给村里的老人讲解智能手机中常用的功能,教他们如何使用微信;在村委会办公室教村委会领导班子使用电脑办公;教张永琨和村里养殖大户维护网店。一些感兴趣的村民就站在旁边听,村民对学习电脑知识的渴望,深深触动了大学生的心。
“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帮助,当地村民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农特产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实践小组成员王叶芹说,智慧助老是一件长久之事,只有在各方的协助下,才能让乡村留守老人共享数字时代,打开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丰富晚年生活。
跨专业的服务团队,让每个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外普拉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在外普拉村开展了以妇女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示范村项目(简称SDGs项目)。多年来,以生态旅游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使外普拉村的经济得到了增长。
自2021年云南财经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在外普拉村挂牌以来,已有上百名师生到这里开展“三下乡”活动。
其中,会计学院的调研小组更关注外普拉村旅游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营和财务管理。在他们看来,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包括生态旅游、餐饮、民宿、文艺表演、农副产品、工艺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等,对外普拉村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外普拉村的青年大多在外打工,由于缺乏经营管理人才,旅游合作社发展缓慢。
在梳理材料、访谈村民之后,调研小组提出了合作社岗位结构、经营体系、会计核算、资产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设计了管理方案。
“希望我们的专业知识能帮助合作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给合作社带来良性发展。”会计学院研究生牛学岩说。
建于元代的外普拉村,至今保留着200多栋较为完整的夯土民居和彝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由于村中没有专门的宣传人员,微信公众号很长时间才更新一次,外普拉村的旅游和文化价值社会知晓度不高。
为此,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新闻学、广告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6个专业33名学生组成的调研小组,发挥各自学科优势,用无人机航拍地形,完成地形勘测和房屋结构测绘,设计村落景观规划图稿;同时,拍摄记录外普拉村风景、手工彝绣、传统民居等,在一些媒体平台上发布新闻稿、短视频;设计并更换村庄宣传栏,突出彝族风情;对村子主干道、河岸两侧石头等进行手绘涂鸦,使村庄亮丽了起来。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教师李思蒙曾两次前往外普拉村。她说,跨学院、跨专业、跨学历的服务团队,让每个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也让他们在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真正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