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7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程高登:教育事业孕育中美人民友谊的种子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哲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7月05日   08 版)

    6月28日,福建福州,鼓岭景区万国公益社,程吕底亚后裔程高登在座谈会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鼓岭的生活让我的父亲和祖父成为了更好的人。”2023“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上,“鼓岭之友”成员、美国程吕底亚家族后人程高登感慨良多。

    程高登的父辈和祖辈们与福建渊源深厚。1889年,程高登的曾姑婆程吕底亚(Lydia Trimble)来到中国,在福建开始了办学生涯,并从此留在了中国。她在1891年创办西式女子学校毓贞女子初级中学(今福清市第二中学),1908年在福州创办了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华南女子学院前身),这是当时中国第二所女子大学。

    程高登的祖父(Garnet Trimble)是名外科医生,在1916年至1927年间,负责管理福建省南平市的一家医院;他的父亲程闽岱(Robert Trimble)在福建古田出生,每年雨季快要结束时,闽江的河水变得汹涌,他们一家就会前往鼓岭小住。在家中大厅内,祖父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交流最前沿的医学技术;父亲的姑姑程吕底亚与同事们谈论学校发展;华南女子学院的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我的父亲说,在那时一定要保持安静。”

    鼓岭邮局是当时程高登父亲经常去的地方,它是家庭接触外界的窗口。那时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他们在鼓岭通过人与人的社交进行技术传播,既充实知识、提高技能,也造福当地人民。

    程高登说,父亲回到美国后一直希望能再次前往中国,去看看儿时的故园。他常常听父亲提起在鼓岭的生活,游泳、打网球、捉青蛙……程高登被那些故事深深吸引。

    百年前曾姑婆为何在这里办学?自己和妻子的父亲又是怎样在这里诞生、长大?在好奇和向往之心的驱动下,程高登在1989年携妻子首次来到福建,探寻家族的过去,并找到了曾姑婆程吕底亚当年创办的华南女子学院。2005年,退休后的程高登和妻子受邀来到学院担任外籍教师,在此后的15年,每年他们都会在福州为学生们授课一个学期。

    通常,程高登的课堂规模并不大,这样学生能有更多发言的机会。程高登说,自己更倾向于去做一个引导者。他已经教了几千名来自不同专业的中国学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作为一名成年人,好好审视自身,意识到他们的努力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这也正是青年一代必须接过的责任。

    在程高登的帮助下,一名赢得演讲比赛的华南女子学院学生和她的老师,得以在暑假赴美国夏威夷进行为期20天的访问交流。她们和当地学生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谈中,相互认识,将彼此“连接”在一起。

    “我相信民间交流一定是有效果的。”程高登曾带领10名夏威夷学生访问福州,在今年10月,他计划再带一名夏威夷代表来福州交流。在过去的30年里,程高登夫妇一直专注于中美民间交流,他们相信这可以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理解。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多走动、多交流才能增进了解和情谊。134年前程吕底亚来到福建,种下一颗友谊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破土而出,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生长。

    “在鼓岭,中美人民的友谊已经延续了100多年,具有深远的意义。”程高登说,这其中包含着可以让世界走向更光明未来的密码。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哲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7月05日 08 版

从鼓岭到艾奥瓦州 中美人民友谊生生不息
鼓岭情缘跨越世纪
艾奥瓦州“老朋友”:让友情从“新”出发
“鼓岭之友”蒲光珠:中国,我心之乡
程高登:教育事业孕育中美人民友谊的种子
卢卡·贝隆:期待“老朋友”情谊传承到中美青年一代
美国留学生:从中国文化探寻友好交往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