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超百万人次观看“青年看世界故事会”直播

以青春之名 探索“读行”新方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20日   02 版)

    5月19日,中国青年报社“在路上·行走的意义——青年看世界故事会”直播现场,曾前往阿勒泰支教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宇平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411年前的5月19日,27岁的徐霞客从浙江宁海出发,开始了他“驰骛八万里,踯躅三十年”的旅程,那天“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自2011年起,这一天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411年后的这天,一场“穿越版”的“徐霞客游记”在位于北京东城的中国青年报社上演:两名热爱文旅的年轻记者,偶遇了穿越到现代的“徐霞客”,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时空之旅。新疆阿勒泰、陕西西安、江苏无锡……8个旅行地串联起“悬念之节”“千年之忆”“梦想之书”等8个主题,探寻“青春读行”新方式。

    这场名为“在路上·行走的意义——青年看世界故事会”的直播,让更多年轻人思考旅行与阅读的意义。149.3万人次在多个平台观看直播。

    用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穿越”而来的徐霞客会“打卡”哪些地方?直播中,他的第一站仍是宁海,在宁海一块刻着中青校媒大学生记者人名的石头旁,他倾听青年分享的青春故事。自2010年起,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连续多年组织大学生记者走进浙江宁海,参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全国百所高校学生寻访徐霞客足迹活动。活动期间,当地政府会把参加活动的大学生记者的名字镌刻在一块纪念石上。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中青校媒第九届学生主席团执行主席言孟也在直播中分享她与宁海的缘分。2016年,她参加中国青年报社在宁海组织的采访实践,2019年深度参与“寻访徐霞客足迹”项目,正是这些经历,让她的目光开始投射到县域发展。毕业后,言孟也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工作重心就是聚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教育发展。

    “中国青年既要向上看,也要向下看;既要向外走,也要向内走。”言孟也认为,青年应当多去县域、乡村看一看,多关注基层发展,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正是当代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方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宇平曾任中青校媒第四届学生主席团执行主席,她讲述的故事与最近大火的阿勒泰相关。10年前,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她曾赴新疆阿勒泰地区支教。她说,今天依旧有很多年轻人前赴后继地赶来,甚至在那里为了教育驻守一生,“这个‘冷门’决定的背后,是强大的热情”。

    “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马兰花开》是清华大学原创校园话剧,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核武器事业奉献青春与生命的故事,该剧已历经11载,完成了99场演出。石一彤在话剧中饰演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她在直播中分享说,在排练话剧的过程中看了很多相关内容,“我了解到,‘两弹元勋’的功绩背后,是九次精算的不畏艰辛、永不放弃;是在原子弹爆炸试验失败后,自己义无反顾地冲进试验区寻找弹体,不怕核辐射,舍身为国”。

    “在过去的11年里,《马兰花开》剧组传承、铭记着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同时,他们的纯粹、坚强、严谨、热爱,也以这样的形式传递到了我们身上。”石一彤说。

    用行走连接传统文化脉络

    阅读与行走,贯穿“青年看世界故事会”直播全程,也连接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给予青年生长的养分。

    直播中,“徐霞客”跟随两名年轻记者去了西安,听B站UP主“有山先生”讲述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还与孩子们玩了一把“飞花令”。《长安三万里》的热映,新一波“唐诗热”与“汉服热”,让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在江苏无锡,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穿城而过,串联起了一个民族行走于水上的恢弘印迹。徐霞客曾在22岁从京杭大运河北上山东,此后多次沿着运河出行,行走于山水之间;现场,无锡市委党校工作人员王宗君带着大家回溯了运河的历史,又将目光投向未来与远方。

    传统文化还需要与当下产生勾连。当天,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中华诗词学会学术支持、大连厚仁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2024出口成章·青少年诗词英雄荟”系列活动也正式启动,以诗词文化赋能教育,激发中小学师生群体对诗词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中国青年报社也始终将文化基因嵌入融合改革,陪伴一代又一代青年健康成长。

    传统文化还可以藏在旅行途中的美食里,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哈萨克斯坦女孩白雪,曾在天津求学。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被老师邀请参加家宴,老师热情地与她分享每道菜背后的历史文化。“通过这些故事,食物成了我们之间文化交流的媒介;通过这些共享的美味,我与老师和她的家人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读行”有了新玩法

    在当下,阅读和行走有了许多新玩法,可以在城市里来一场“边走边读”的City Walk,也可以玩转人工智能,用科技赋能生活。

    本次故事会上,就有一位神秘的“数智来客”。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游历四方,不知疲倦。他的行囊里有书,有美,有思想,还有最先进的AI技术——让逝去的面孔重现,让历史的底稿鲜活,口型对得准,还自带背景音乐。这是由中国青年报AI可视化团队开发的“数智人”,名唤“读行侠”。

    视频中,“读行侠”一举一动都十分“丝滑”,但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制作团队告诉记者,除了AI生图技术,还需要实现人物唇形与语音的精确合成,使静态人物照片能够随着输入的文字或音频“开口说话”。此外,对物品及人物动作的精确控制也非常重要。最后,还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音乐创作系统,生成高质量的纯音乐作品。

    在直播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戏法”第五代传人孙峥,用魔术让“读行侠”的形象打破次元壁,呈现在几张扑克牌上。

    同时,中国青年报社也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抚顺有福商务管理有限公司及大连厚仁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分别就开展百所高校大学生三江源行系列活动、雷锋精神传承、AI技术驱动青少年传统文化传承达成合作,用传统与科技助力青年成长。

    初夏阳光正好,除了室内“云游”,还适合来一场City Read。在中国旅游日,中国青年报社还联合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发起“北京City Read(漫读北京)”活动。从山海四合byJetlag Books书店,途经更读书社(东四隆福店)、涵芬楼书店、PAGEONE书店(北京坊),到达终点站青年书店,沿途的每个书店都设有不同的小游戏。拿上一本书边走边读,打卡不同书店的书香,是更适合当代青年的“读行”方式。

    “City Read,其实读的哪里是书和城市,分明是在这个城市路上的烟火、一些岁月长河里的魂灵与故事,还有一起走过的那些值得回忆的铭刻。”在青年书店打卡后,网友“麦月廿肆”感慨。

    本报北京5月1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20日 02 版

当代大学生重走“霞客路”
“2024出口成章·诗词少年英雄荟”活动启动
西农师生打造乡村振兴河庄坪样板
湖北启动“阳光助残”青年志愿服务集中行动
山西灵丘招商推介会走进北京
全国学联举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专题读书会
大凉山青年描绘乡村振兴新版图
壮游山河大地 感受“读行”之乐
以青春之名 探索“读行”新方式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