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孩子们回来,村里更热闹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7月10日   04 版)

    6月27日,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三道沟镇明德学校,学生们在操场上玩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摄

    宽敞的校园里,灰墙蓝瓦的教学楼正对着乡镇主干道。楼前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上,孩子们赶在放学回家前再和小伙伴跑上几圈。

    331边境国道线火起来后,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三道沟镇明德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刘海涛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校门外自驾的游客驻足拍照,记录这个不多见的边境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目前,明德学校9个年级在校学生109人,幼儿园学生32人,附近三道沟、二道沟、滴台等村落的孩子都到这里上学。

    “看这颜色搭配,拍出来挺美。”刘海涛指着操场说,“太多(游客)了,今年端午、‘五一’假期尤其多,到农家饭庄吃午饭都得等到下午三四点。”

    明德学校的“魅力”不仅是校舍改造、教学设施提升,更重要的是年轻的特岗教师们一批批来到这里。

    体育教师庞淋是一名90后,几年前他初到三道沟镇时,对这个边境村镇的印象是“环境非常好,人非常淳朴,但离市里有点儿远”。

    庞淋知道一位比他早来一年的同事,本来已考到100多公里外的抚松县,因为想回到家乡,又重新考了一遍,如愿来到三道沟镇当教师。

    随着当地产业发展,不管是镇里还是村里,都变了个样儿。“街边的房子换了灰瓦白墙,临街店铺安上门牌号。”刘海涛指着学校门前的街道说。路面硬化完成后,接上331国道,进村的人就更多了。

    交通越来越方便,现在庞淋坐上学校的通勤班车,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城区。

    “我在这儿生,在这儿长,读了师范专业后又回来,今年工龄满30年了。”刘海涛感慨道,年轻时有往外走的机会,但“还是留下来好,为家乡出点儿力”。

    在距离明德学校10分钟车程的边境村二道沟村,刘海涛当年的学生李喜明把自家小院打造成民宿。靠门口的两间卧室是高端民宿房间,配备了大床、热水器、坐式马桶。

    2023年,李喜明带着妻儿回到二道沟村,一边干工程,一边做民宿。他掰着手指头数自己承接的村内外工程项目,从自来水管道建设、路面硬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到民宿施工。他曾立志“要饭也不回来”的村子,如今成了白天能看边境美景、晚上能整点儿小烧烤的旅游村。

    李喜明抓住了机会,也吸引带动了30多名年轻人返乡,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学生成了村里致富带头人,老师自然高兴。“我属于比较严厉的老师,当年李喜明还挺怕我,现在不怕了,很多地方我还不如他。”刘海涛说,“当初李喜明在山东的时候,我就说家里发展好,回来干得了。”

    李喜明嘴上答应“先回来看看”,回来之后一考察,真就留下来了。如今,李喜明又把儿子送到明德学校上学,不同的是,儿子不用再像自己当年那样走两个小时上学,李喜明从家开车10分钟就能把孩子送到校门口。

    刘海涛说,当年教过的学生中,很多都到外地打工,但“国道(发展)起来,边境村有了好政策”后,他劝回好几个学生。

    如今,明德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初升高的升学率超过80%,还有市里的孩子想到这里来念书。

    今年,明德学校来了3名“回流学生”,跟着爸妈回到老家。不久前,学校所有桌椅换成了可以躺着午休的桌椅。刘海涛说:“你看,别的学校没有的我们都有了。”他希望,能有更多学生返乡,让村子更热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10日 04 版

富民大动脉
原来村庄可以这么美!
孩子们回来,村里更热闹了
你守着界标,我守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