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了很多其他民族的小伙伴,民族团结意识在我与其他民族小伙伴的交往交流中具象化了。各个民族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为期8天的全国各民族青少年同心营交流,给来自云南的阿昌族营员雷祖吉留下深刻印象。
7月20日至27日,由团中央指导,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西昌学院主办的第十六期全国各民族青少年同心营活动,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举办。来自全国16个省份、56个民族的132名学生和29名带队教师,在四川大凉山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重走了习近平爷爷走过的路,我看到了三河村的巨大变化,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了。”在三河村,参观完三河村旧址、新村和村史馆,亲身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变后,景颇族营员王春说。
在会理,营员们走进石榴现代农业园区,感受乡村振兴为当地居民带来的变化;在西昌市大石板村,大家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看到石榴乡展厅墙上贴着“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来自新疆伊宁的锡伯族营员曾欣怡觉得:“这次活动就是让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青少年代表互相了解,一起看看祖国发展得有多好。”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营员们认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卫星发射的原理和技术创新,感受我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
参观锦屏水电站和地下实验室,让珞巴族营员德吉央拉感觉非常新奇:“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通道和场地,很少有机会能到这些地方参观学习,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走进会理会议遗址、彝海结盟纪念馆,参观红军长征礼州会议的纪念碑……当各民族的学生汇聚一堂,向纪念碑献花时,纳西族营员刘悦杨感觉到,“五十六个民族真的应该紧紧团结起来”。第一次近距离听老师讲红军长征的经历,来自宁夏的回族营员马格格震撼之余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学习”。
“尽管长征的条件非常艰苦,但红军战士都坚持了下来。我觉得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苗族营员肖钦允说,自己小时候就很想去当兵,“因为军人在训练时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纹路服饰馆和诺苏书屋,营员们触摸精美绝伦的彝族服饰、学习充满神秘色彩的彝族文字、弹拨传统彝族乐器。
了解彝族文化之后,基诺族营员邹佳恒说:“我发现他们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绘画能力非常强,还有极强的音乐天赋。”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彝族文化,傣族营员玉应罕跟老师学习讲简单的彝语,听老师讲解漆器绘画、弹奏月琴……
在“民族团结我来讲”故事会中,12名宣讲员通过讲述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表达他们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所感受到的荣耀和自豪,抒发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的宏伟志向。
活动中,全体营员分组结对走进24户凉山孩子的家庭,开展“我在凉山有个家”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互动,搭建起连接各族青少年友谊的桥梁。
彝族青年阿多尔卓在家里迎接了5名小伙伴,也让作为小主人的他想起2022年自己参加第十四期全国各民族青少年同心营活动时的场景。
“我相信五十六个民族一定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感受到大凉山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彝族文化的多元多样,塔塔尔族营员哈斯铁尔·加林很开心,也希望能够与这些刚认识的朋友一直保持联系。
8天的活动充实而难忘。闭营仪式中,来自内蒙古的达斡尔族营员鄂南鑫禹有感而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我将把同心营中的所学、所感、所悟带回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民族团结的理念,用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营员叶尔阿斯勒·波肯依依不舍地说:“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无数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誓死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就需要各民族兄弟姐妹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了祖国的和平与稳定,为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同心营结束了,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任重道远。”带队教师彭艳红表示,会将这次活动中所学、所感,传递给更多的人,积极争当民族团结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