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灼见台

农业院校要引导学生立志做农业强国建设奋斗者

张政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10月21日   07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系统部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作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农业高职院校,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新使命、找准着力点、跑出“加速度”,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农业高职院校很多自带“农”字基因,在改革发展的办学历程中,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战略使命,主动对接农业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笔者认为,农业高职要始终坚持“三个不动摇”,即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不动摇、根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和服务“三农”发展不动摇,持续强化“为农”特色和底色,做足做深“农”字文章,立心为农,不去农、不避农、不轻农、不离农,专业设置不淡化“农”字特色,以农为本、向农而生、向农而兴。农业高职院校要不忘“姓农为农”的教育职责和初心使命,立足“大农业”发展趋势,坚持对接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专业设置和科研重心向“三农”聚焦,下大力气办好特色优势涉农专业,合理配置资源,实施品牌专业、优势专业、重点专业分类发展,夯实农业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人才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宝贵资源,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农业高职院校应聚力彰显“知农爱农”办学特色和人文情怀,传授学生“知农、兴农、强农”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开展“三农”情感教育,突出“三农”价值塑造,引导学生立志成为农业强国建设的奋斗者。要立足校本特色和区域特点,探索人才培养培训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统筹协同做好农业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让学农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农业高职院校要教育引导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组织学生深入农业一线,深入农民生活,把所学专业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意识和勇于奉献精神。涉农专业毕业生要能够扎根乡村、躬耕“三农”、逐梦沃土。另一方面,让强农人才干得好、带得动。立足资源、人才等优势,主动对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适应乡村人才振兴新趋势,下沉教育资源到县乡,就地培养更多实用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群体,聚力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培育好产业带头人、发展引路人。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要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需要持续提升农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一是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通过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等方式,向广大教师深刻阐释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人格特质、专业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二是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将师德师风考核贯穿于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环节,大力弘扬躬耕“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教授、“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教授、从杨凌走向世界的李振声院士等模范人物的精神风尚,引导教师自信自立、自律自强。三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与高水平大学、企业联合开展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优化校企互聘机制等,强化教师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把握,用明天的技术教今天的学生。

    同时,农业高职院校应坚持走“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之路,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科研攻关、技术转化,实现与涉农企业的双向赋能。一方面,农业高职院校在科研工作上的定位应该是坚持“有组织”和“应用型”,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始终把专业(专业群)、科研团队组建在产业链上,聚焦区域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需求,抓好成果转化应用,做点燃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底层引擎。另一方面,要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梗阻,通过建立产业试验站、基地、示范园,组建产业科技服务团队,构建农技推广快捷通道等,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破解农业生产、涉农企业急迫难题,持续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实现科技成果零距离对接服务产业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农业高职院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要肩负起农耕文明传承创新的时代责任,赓续文化基因。农业高职院校要通过开设“大国三农”系列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建设农业博物馆或农业校史馆等农业文明展示场馆,发挥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将耕读教育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情感、价值和能力上聚焦发力,引导学生了解乡村乡情、走进农民生活、感悟乡村文化、厚植乡土情怀,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三农”事业的情感认同,把扎根中国大地的乡村文化、农耕精神发扬光大。

    (作者系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政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0月21日 07 版

低空经济发展,高职大有可为
农业院校要引导学生立志做农业强国建设奋斗者
兽医化身破案“侦探”去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