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摇篮,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途径,整合地方优势教育资源,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办学全过程,通过强课程、重实践、美校园,持续修改和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致力于为国家培养生态环境类学科拔尖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有力地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在学院落地生根。

  生态育人:构建课程体系,实现“改革推着教育新”

  首先,学院积极落实《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有计划、有系统地推进校园生态文明教育。

  一是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于各学科专业之中,探索和构建健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了与生态文明相关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相关的选修课程,并且在部分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与生态环保相关的知识,使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日渐丰富化和多元化。

  二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在生态环保方面的战略要求,根据国家需求,拟布点和建设好“碳排放统计核算”“碳储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专业,持续开发与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相关的学科专业,并对传统能源动力类、电气类、交通运输类、建筑类等重点领域的专业进行转型升级,持续开发相关特色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资源库等,形成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的教学体系,切实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学院积极多途径打造校园生态文化,创新举办生态文明类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实践、低碳环保主题讲座和展览等活动,提倡节能减排,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的示范校园,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为了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全面深化,学院关注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核心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与此同时,学院还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生态科研:致力技术转化,实现“研究促着教育兴”

  学院重视在生态文明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增设了生态文明领域内的专项科研项目,支持师生进行跨学科科研攻关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学院与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环保方面的研究项目,将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引进校园,共同开展跨界研讨、交流、培训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生态文明领域的相关研究,推动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创新融合发展,并以教科研促进教师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

  学院将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理研究与技术研究有机融合,重点对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文化、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研究;学校、政府、企业共同整合所在部门的生态环境类技术人才资源,联合对生态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同时,学院深入研究将技术成果向生态文明教育案例转化的有效路径,在开展技术攻关的同时也实现系列成果转化,为生态文明教育落地生根提供技术保障。

  学院有序开展生态文明成果展示、定期交流会等活动,设立了生态文明奖学金等,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在动力。

  生态实践:多维渠道共建,实现“联动带着教育跑”

  学院多维度开启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积极拓展社会生态环保平台,开展科普宣教活动,通过加大参与生态环境科普工作的力度,创新生态环境的科普形式,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技术为导向、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普工作,将科普工作由传统的参观、展示活动转变成技术帮扶,由传统的思想宣传转向技术创新和实践自觉,进而推动科普工作向高质量纵深发展。

  学院还注重拓展校外实践,有规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环保公益活动,例如全国“六五”环境日活动等,组织师生参与“绿色调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研究,与社会合作共建“绿色社区”等。

  此外,学院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共建校外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平台和资源,以及创新在地化实践项目等;重视和加强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展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国际环保趋势的了解,持续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未来,湖南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优化生态环境领域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创新开展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持续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打造生态校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生态环境素养和生态环保专业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

  (信息来源: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30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