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是教育、就业、婚育、流动的关键时期,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离不开青年人口高质量发展。青年群体集聚了生产力、创造力、消费力、生育力等人口力量,需要深刻认识促进青年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

  青年人口是推动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存量。青年人口的规模和比重是展现一国“人口实力”的重要指标。虽然我国青年人口总量处于下降趋势,但2022年仍有3.9亿的规模,全球青年人口规模超过1亿的国家仅有中国、美国和印度。同时,我国青年学历结构实现了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到高中/大学文化程度为主的转变,2022年,我国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20-24岁、25-29岁就业人员比例达48.5%、48.6%,30-34岁就业人员也达到了40.5%的水平,55-59岁就业人员仅为7.7%。同为人口超级大国,虽然印度青年人口规模超过我国,但我国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人才储备规模明显高于印度,稳居世界第一,大规模的青年人力资源是推动我国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最大底气。

  青年人口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我国科技人才人员结构持续年轻化。2020年,处于在职状态的科技工作者中, 21-30岁人群占比已超50%,青年科技人才日益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建设科技强国的排头兵。2020年,青年创办的企业贡献了全国GDP的10%以上,青年也是从事新职业群体和数字行业的主要人群,超过七成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从业者的年龄在35岁以下。3.9亿的青年人口通过创新创业和劳动力市场的积极参与,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青年人口是影响就业和区域人口分布的最大变量。虽然青年劳动力规模处于下降趋势,但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教育部预计2025届毕业生将达到1222万,比2024年增长42万,这部分青年是否能就业、就好业,直接关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流动成为青年群体常态,当前青年不仅是流动的主要年龄群体,其自身流动强度也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增强。2020年,14-35岁的流动青年人口占到了青年人口和所有流动人口的四成左右,青年人口跨区域的充分流动使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力推动者,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青年在城乡间、中东西部区域间的不均衡分布已渐成常态,如何促进青年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以提升现代化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青年是推动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力量。青年这个年龄阶段是婚育的黄金时期, 2023年20-34岁青年占全国办理结婚登记人数的七成,2022年15-35岁女性青年生育数量占到了全年生育数量的82.0%,青年人口的规模、婚育意愿和行为直接关系到整个人口的出生人口规模走向和人口发展态势。但当前我国女性青年规模减小与青年低结婚意愿、低生育意愿相互交织,提高青年婚育水平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目前我国青年人口发展对标这一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准确把握青年特点,重视青年需求,抓住关键领域,实现青年人口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锻造素质优良的青年人才队伍。紧扣国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紧缺和急需的人才目标,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做好数字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开发。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优化资源配置,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全面提高青年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培育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奋斗精神。结合健康中国行动加强青年健康教育和提高针对青年的健康服务水平,大力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关注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扭转“脆皮青年”增多趋势。

  二是从观念引导和降低婚育成本着手大力提高青年生育水平,保持适度青年人口规模。重塑婚育文化氛围,建立尊重婚姻、尊重生育的价值理念,传递积极、健康、美好的婚恋观、家庭观和生育观,消除青年对婚姻及生育的焦虑和恐惧。发挥群团组织优势,打通体制内青年和体制外青年沟通交友的壁垒,努力为青年提供优质可靠的婚恋交友资源,设计多样化、定制化、持续化、“青年味”足的婚恋交友活动。聚焦让青年育龄群体“孕得优、生得安、养得稳、育得好”,在现有政策框架下进一步降低青年生养成本,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关注生育困难群体诉求,关注青年女性在生育和养育过程中的个体性,减轻青年育儿焦虑。

  三是持续优化青年人力资源结构,解决好青年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教育、科技、产业、人才等布局一体落实,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增强青年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度和前瞻性,实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健全校内校外资源协同共享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特质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强化择业就业观念引导,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四是引导青年人口在城乡、区域间有序流动、合理聚集、均衡分布,不断调整优化区域青年人口布局。为青年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乡村就业创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支持,在软件和硬件上吸引青年走进来留下来。充分挖掘基层就业岗位,继续深入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在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加分、表彰等方面设置与基层就业导向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根据青年构成合理设置政策门槛,不断优化青年落户、青年就业创业、社会资源分配、青年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和资源供给,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完善青年发展型城市政策体系,提高青年的政策获得率,让青年也能分享城市发展的丰硕成果。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周宇香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12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