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思政课从北京上到温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12日 04版)
这是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1月1日,新年的阳光照耀大地,温州大学隆重举行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
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24年12月1日向温州大学赠送该校办学90周年校庆日在天安门广场升挂的国旗(编号2023-0139)。2023年5月19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这面国旗,跨越1500多公里,来到温州大学——五星红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的母校。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钱强将这面国旗和证书,移交给学校国旗护卫队队长。国旗护卫队队员迈着庄重而整齐的步伐,迎着阳光与希望,护送国旗庄严入场。千余名师生代表参与迎旗。
据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庄兴忠介绍,温州大学高度重视国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2011年成立“国旗护卫队”至今,重大节假日和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创编国内首部以国旗为题材的歌剧《五星红旗》全国巡演,建成国内高校首个国旗教育主题广场,打造“国旗下的思政课”品牌,将国旗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听天安门国旗班第一任班长讲故事
温州大学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不仅是一堂入脑入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更是一场可感可触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温州大学校长赵敏说,1933年,以黄溯初为代表的先贤师友,以兴学报国之志,创办温州大学前身——温州师范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优秀教师。1949年,温州大学校友曾联松在《解放日报》上看到新中国国旗图案征稿启事,他以拳拳爱国之心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在近3000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自此,五星红旗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儿女的志气、骨气、底气之所在。
“当这面承载着无数荣耀与祝福的国旗郑重地交托到我们手中时,全体队员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吴芳玲是校国旗护卫队队长。她说:“迎旗仪式前,我们严格进行排练,熟悉每一个动作和流程。”陈方熤则在本次迎旗仪式中承担展旗任务。他怀着崇敬的心情,光荣地完成该任务。
1982年,董立敢成为第一任天安门国旗班成员。在担任天安门国旗班第一任班长期间,他开创了我国第一套“国旗升降仪式”,编写了我国第一份《国旗知识讲稿》,曾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个人三等功8次,被中央军委授予“国旗卫士”荣誉称号。董立敢在温州大学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现场,讲述了他与国旗的动人故事,引发师生强烈共鸣。
该校人文学院的蔡夏蝶是一名退役大学生,也是温州大学退役大学生“红锋连”指导员。她说:“‘老班长’讲述了国旗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让我对国旗、国家和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学院维吾尔族学生唐努尔·塔伊尔说:“当看到国旗护卫队员守护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步走向我们那一刻,我深受感动,热泪盈眶。”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最后,师生们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向国旗致敬,向祖国告白。获赠的国旗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在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的显著位置进行展示,确保参观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5颗五角星,充分发挥其爱国教育功能,激发广大师生校友爱国的荣耀感和强国的使命感。
以国旗为题材创编歌剧《五星红旗》巡演
“看五星红旗、唱五星红旗、讲五星红旗”为主线的国旗下思政课教育体系已在该校形成,师生与五星红旗之间的故事被不断谱写与升华。
庄兴忠介绍,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温州大学联合温州市委宣传部、瑞安市委出品了以国旗为题材的中国原创歌剧《五星红旗》,演唱人员和群众演员是该校师生。
歌剧通过讲述曾联松1935年在南京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41年在重庆开展党的秘密情报工作、1945年参加抗日运动以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上海设计国旗的人生历程,反映其将个人抉择与家国命运以及温州人“敢为人先”的气魄,紧密相连。
“该剧的创排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几乎没有一部新戏敢全体启用新人参演,《五星红旗》做到了。”导演王湖泉说。
为完美呈现《五星红旗》的音乐,国家一级作曲朱嘉禾完成了50多首歌剧唱段的创作。为了把优秀的温州地方音乐元素融入乐曲中,他经常在网络上学习温州民歌。在读硕士研究生韩昊宇扮演曾联松。在一次次彩排过程中,他通过观摩以前老师们的演出版本、去国旗教育馆翻阅资料了解五星红旗背后故事等方式,与曾联松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悟良多。
在该校2024级新生思政大课上,北京大学副研究员、歌剧《五星红旗》编剧李长鸿讲述曾联松的家国情怀,鼓励同学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近两年来,该剧在闽、赣、皖、鄂、湘、陕、苏、浙等8省的高校、企业、社区巡演16场次,行程达4000多公里,演出地点精心选择了全国部分红色城市、知名高校、基层社区,体现歌剧的政治和教育意义。
闽江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声乐教授陈俊玲说,《五星红旗》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歌剧,在歌剧编剧、音乐创作及舞台呈现上都结合得好,且演员对角色塑造到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詹艺虹认为,这部歌剧是一部有特色、有温度的思政课,教育、思政元素“交相辉映”,“沉浸式”场景走心入脑,让人难忘。
把国旗文化列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作为温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理事长单位,温州大学通过定期牵头单位工作例会的形式,促进温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的走亲走近,实现资源联动。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把国旗文化和《五星红旗》歌剧作为该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材,引领广大师生深刻理解国旗的意义,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卓高生说,该校整合师资先后编写青春梦起航3套丛书共21册,编写《引领潮流——温州改革开放史》《瓯江风云——温州革命斗争史纪实》等校本教材,确保学校每个学生宿舍里发放一套。参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浙江实践》《为什么不变:论改革开放》等教材,将校本教材和统编思政课教材有机融合,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
此外,该校还与苏步青励志教育馆等2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省教育厅、省档案馆联合开展“红色档案里的初心故事”主题展陈馆,丰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阵地,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爱党之心、报国之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12日 04版
这是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1月1日,新年的阳光照耀大地,温州大学隆重举行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
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24年12月1日向温州大学赠送该校办学90周年校庆日在天安门广场升挂的国旗(编号2023-0139)。2023年5月19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这面国旗,跨越1500多公里,来到温州大学——五星红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的母校。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钱强将这面国旗和证书,移交给学校国旗护卫队队长。国旗护卫队队员迈着庄重而整齐的步伐,迎着阳光与希望,护送国旗庄严入场。千余名师生代表参与迎旗。
据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庄兴忠介绍,温州大学高度重视国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2011年成立“国旗护卫队”至今,重大节假日和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创编国内首部以国旗为题材的歌剧《五星红旗》全国巡演,建成国内高校首个国旗教育主题广场,打造“国旗下的思政课”品牌,将国旗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听天安门国旗班第一任班长讲故事
温州大学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不仅是一堂入脑入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更是一场可感可触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温州大学校长赵敏说,1933年,以黄溯初为代表的先贤师友,以兴学报国之志,创办温州大学前身——温州师范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优秀教师。1949年,温州大学校友曾联松在《解放日报》上看到新中国国旗图案征稿启事,他以拳拳爱国之心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在近3000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自此,五星红旗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儿女的志气、骨气、底气之所在。
“当这面承载着无数荣耀与祝福的国旗郑重地交托到我们手中时,全体队员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吴芳玲是校国旗护卫队队长。她说:“迎旗仪式前,我们严格进行排练,熟悉每一个动作和流程。”陈方熤则在本次迎旗仪式中承担展旗任务。他怀着崇敬的心情,光荣地完成该任务。
1982年,董立敢成为第一任天安门国旗班成员。在担任天安门国旗班第一任班长期间,他开创了我国第一套“国旗升降仪式”,编写了我国第一份《国旗知识讲稿》,曾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个人三等功8次,被中央军委授予“国旗卫士”荣誉称号。董立敢在温州大学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现场,讲述了他与国旗的动人故事,引发师生强烈共鸣。
该校人文学院的蔡夏蝶是一名退役大学生,也是温州大学退役大学生“红锋连”指导员。她说:“‘老班长’讲述了国旗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让我对国旗、国家和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学院维吾尔族学生唐努尔·塔伊尔说:“当看到国旗护卫队员守护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步走向我们那一刻,我深受感动,热泪盈眶。”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最后,师生们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向国旗致敬,向祖国告白。获赠的国旗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在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的显著位置进行展示,确保参观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5颗五角星,充分发挥其爱国教育功能,激发广大师生校友爱国的荣耀感和强国的使命感。
以国旗为题材创编歌剧《五星红旗》巡演
“看五星红旗、唱五星红旗、讲五星红旗”为主线的国旗下思政课教育体系已在该校形成,师生与五星红旗之间的故事被不断谱写与升华。
庄兴忠介绍,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温州大学联合温州市委宣传部、瑞安市委出品了以国旗为题材的中国原创歌剧《五星红旗》,演唱人员和群众演员是该校师生。
歌剧通过讲述曾联松1935年在南京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41年在重庆开展党的秘密情报工作、1945年参加抗日运动以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上海设计国旗的人生历程,反映其将个人抉择与家国命运以及温州人“敢为人先”的气魄,紧密相连。
“该剧的创排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几乎没有一部新戏敢全体启用新人参演,《五星红旗》做到了。”导演王湖泉说。
为完美呈现《五星红旗》的音乐,国家一级作曲朱嘉禾完成了50多首歌剧唱段的创作。为了把优秀的温州地方音乐元素融入乐曲中,他经常在网络上学习温州民歌。在读硕士研究生韩昊宇扮演曾联松。在一次次彩排过程中,他通过观摩以前老师们的演出版本、去国旗教育馆翻阅资料了解五星红旗背后故事等方式,与曾联松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悟良多。
在该校2024级新生思政大课上,北京大学副研究员、歌剧《五星红旗》编剧李长鸿讲述曾联松的家国情怀,鼓励同学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近两年来,该剧在闽、赣、皖、鄂、湘、陕、苏、浙等8省的高校、企业、社区巡演16场次,行程达4000多公里,演出地点精心选择了全国部分红色城市、知名高校、基层社区,体现歌剧的政治和教育意义。
闽江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声乐教授陈俊玲说,《五星红旗》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歌剧,在歌剧编剧、音乐创作及舞台呈现上都结合得好,且演员对角色塑造到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詹艺虹认为,这部歌剧是一部有特色、有温度的思政课,教育、思政元素“交相辉映”,“沉浸式”场景走心入脑,让人难忘。
把国旗文化列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作为温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理事长单位,温州大学通过定期牵头单位工作例会的形式,促进温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的走亲走近,实现资源联动。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把国旗文化和《五星红旗》歌剧作为该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材,引领广大师生深刻理解国旗的意义,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卓高生说,该校整合师资先后编写青春梦起航3套丛书共21册,编写《引领潮流——温州改革开放史》《瓯江风云——温州革命斗争史纪实》等校本教材,确保学校每个学生宿舍里发放一套。参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浙江实践》《为什么不变:论改革开放》等教材,将校本教材和统编思政课教材有机融合,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
此外,该校还与苏步青励志教育馆等2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省教育厅、省档案馆联合开展“红色档案里的初心故事”主题展陈馆,丰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阵地,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爱党之心、报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