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淡的云,无垠的海,咸涩的风……初登粤海铁路船舶,眼前的一切陌生而震撼。巨大的船体,复杂的机械装置,还有扑面而来的滚滚热浪……

6年前,我走出大学,踏上甲板的刹那,梦想照进现实。船舶机舱位于水线以下5.5米,如同万吨巨轮的“心脏”,时刻为船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保障航行安全的关键区域。从甲板下到机舱,要走4层楼梯、50个台阶,垂直高度约12米,坡度近55度。作业人员上下楼梯都要扶紧把手,一个班下来,至少要在机舱与甲板之间往返10趟,相当于爬80层楼。

三管轮的工作琐碎而繁多。每天,我都要严格按照流程巡检分管的设备,从消防水泵到救生艇机,从英特灵系统到甲板机械……每一个部件都要仔细检查,听它们运行的声音是否正常,看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规定。

工作时,整个班组24小时都在船上。各种设备同时运转,机舱内机器轰鸣,声音在70到80分贝间,主机舱更是高达110分贝。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和同事面对面讲话也很难听清,相互交流只能用手比画。由于空间封闭,加之设备昼夜运转散发的热量,机舱内常年是40至50摄氏度的高温,几分钟下来,全身很快湿透。

我的老家在吉林四平,距海口3400多公里。工作以后,远离家人的陪伴,孤独感时常涌上心头。尤其是节假日,望着窗外茫茫的大海,听到客舱里旅客们的欢声笑语,思念之情愈发浓烈。但好在船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休息时,有人拿出吉他,轻轻弹唱青春的旋律;有人展示厨艺,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给平淡的日子换一种味道;遇到生日,我们会举办一场特别的派对……摇曳的烛光映照着大家满是汗水却又洋溢着笑容的脸庞,这一刻,所有的辛苦和疲惫都被抛到九霄云外。

6年时间,我熟练掌握了各种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学会在复杂的情况下冷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船舶运行的关键保障人员之一,我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操作,都关系到旅客的安全。这份责任,让我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从不懈怠。我想,这就是青春的底色吧——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用汗水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马鑫 整理)

徐文鹏(28岁)海口机辆轮渡段三管轮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17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