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特稿】:大火痛醒香港
14年前的冬天,香港嘉利大厦遭遇5级火警(仅次于需要出动军队的最高灾情警报),造成41人死亡,80人受伤。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座城市所遭受的最严重的火灾事故。
直到今天,香港高等法院法官胡国兴仍然记得,在火灾发生后的一个月,自己被末任港督彭定康委任为“嘉利大厦火灾调查委员会”主席,以独立于政府和火灾受害者的第三方身份,调查这次巨大的灾难。
时间再向后推移7个月,彭定康回到英国,胡国兴留在香港,政治的变更并没有影响这项调查的进行。那时,也许这位法官还没有想到,自己将在2006年的夏天,监督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选举,并在全世界的镜头前微笑着公布曾荫权当选。
如今,很多普通的香港人仍然记得这项调查。从那时起,政府出台了两部与防范火灾相关的法例,并提供财政上的援助。火灾、调查、法例,一环环紧密相扣的逻辑,预示了这座城市的改变——
1968年至嘉利大厦大火前,香港共发生过22起5级大火;之后至今,仅发生过1起5级大火。
11月22日,当被中国青年报记者问起,是否对1996年后香港的消防安全感到满意时,胡国兴法官仍然谨慎地回答:“有改善,但仍不能自满或松懈。”
希望行政局可以委任一个法定的调查委员会,由一名法官担任主席,进行独立调查
最先接到调查任务的并不是这位时年50岁的法官。在嘉利大厦大火的第二天,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首先找到了消防处。在位于城市心脏地带的立法局大楼里,他责令消防处处长立刻着手调查,“找出起火原因,以及为何造成那么多人伤亡”。
香港消防处和屋宇署成立了4个专门小组,调查火灾原因、大厦结构、逃生方式等问题。这两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不低,在三个星期内就迅速提交了两份调查报告。
然而当时隶属于布政司署的保安科还是以公文的形式谨慎地建议,希望行政局可以“委任一个法定的调查委员会,由一名法官担任主席,进行独立调查”。
这座城市百余年来已经习惯了英国法律。立法局(香港回归后更名为立法会)大楼前的泰美思女神像,一手握天平,一手持剑,代表着“公平”和“主持公义”,女神被蒙起的双眼,则意味着“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雕塑的影子投入香港的城市精神,因此每每遇到重大社会问题,就会产生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在香港作家李照兴看来,“在这样一种社会里,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嘉利大厦大火之前,总督会同行政局曾委任过11个调查委员会。后来,震动香港社会的“豆腐渣居屋工程”事件发生,当时的特首也委派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当然,调查项目并不总是这么沉重。2008年亚洲小姐比赛出现黑幕,也曾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进行调查。
根据香港1968年出台的《调查委员会条例》规定,任何人如果“拒绝回答由委员会提出或经委员会同意而提出的任何问题”,即属犯罪,并将被“处罚款10000元(港币)及监禁1年”。
对嘉利大厦大火进行独立调查的任务落在了胡国兴的身上。这显然是一个重担,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灾难发生在1996年11月20日下午。在香港九龙弥敦道的嘉利大厦,背着红色礼物袋的圣诞老人画像刚刚被贴到一个百货公司的商铺上。
这是一栋普通的旧式高层大厦,遍布着工艺品商店、诊所、杂志社、珠宝公司,以及数百个工作人员。搭电梯到第10层,就能找到人们所熟悉的宝丽金唱片公司。
如果非要在这栋大厦里找点异常,那也许就是贴在管理处的一张告示。这封红底白字的信上写明,从月初开始,这栋大厦将开始拆卸3、4号电梯,在这个过程中“会有黑烟并有异味散出,各业户请勿惊慌”。
当日16时47分,消防通讯中心接到了来自嘉利大厦的第一通报案,一个正在电梯槽工作的焊接工人在2楼电梯大堂发现火情。1分钟后,14层的牙科诊所员工发现走廊里满是黑烟,再次报警。4分钟过去,4辆消防车、1辆救护车和22名消防队员冲破下午拥挤的街道,赶到现场。
那时,这看起来像一场小规模的火警。至少指挥中心接到了这样的反馈,“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在11层办公的杂志出版人爱德华决定和3名同事一起爬上顶楼。但越向上爬,烟雾越重,“四周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可当向楼下冲去的人告诉他们着火点在3层时,这几个人还是决定直接爬到最高处。
等待的时光太过无聊,他们甚至还抽起烟来。爱德华当时想着,“抖一阵就落翻去啦(休息一会就下楼了)。”
但就在爱德华爬上楼顶的十几分钟后,消防员们却发现,这绝不是一场普通的大火。他们想去高层接应被困的民众,却在中途被热浪和浓烟阻隔。火警被迅速提升为3级。
呆在顶楼的爱德华也变得恐惧起来,浓烟冲上楼顶,覆盖了整片天空。他发现,就连自己脚下的楼板也被“烧得滚烫”。
在弥敦道上,惊恐的人们聚集在大厦对面的街道,他们看到嘉利大厦的最顶层,有人用椅子砸破了窗户,随即,巨大的火球伴随着爆炸声冲出楼外。
此时,爱德华已经几乎没有办法呼吸,他听到下方传来尖利的惨叫,疯狂地喊着“救命”。但不到10分钟,那些声音就消失了。火苗窜上楼顶,“向我们烧过来,我能站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他回忆道。
也正是在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架黑鹰直升机。这是它第一次在火灾救援时出勤。直升机穿过密集的高层建筑、电线和广告牌,一直飞到嘉利大厦的上空。一个系着绳索的救援队员从直升机上缓缓降落,试图接近那几个顶楼的被困者。
爱德华获救了。
向政府提交报告书时,亦公开报告书内容,让公众知晓
那一天,消防队员从火场中救出70余人。但也有41个人,永远无法从那栋大厦中走出来了。
当时,李照兴还是一名记者,他和同事们一起在报馆里收看直播新闻。直到今天,他仍然记得电视屏幕上直升飞机在盘旋,警笛长鸣,浓烟四起,“就好像看到了一个城市里的战场”。
那是一个他并不陌生的地方,“几乎就在市中心,甚至就好像北京世贸天阶旁边的一栋高层大厦”。
就在那一刻,这个香港人第一次感到,“好像火已经烧到了自己家门口一样,原来我们住的地方那样不安全”。
城市中弥漫着恐惧的气息。李照兴还记得,嘉利大厦火灾后,“大家的神经很敏感”。每个人都害怕自己居住的大厦藏有潜在的危险,有人聘请具有消防经验的管理公司来检查大楼,有人则申请消防处前来检查。因为预约实在太多,他们甚至要“排队”等上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就是在那种“非常激动、非常不满意”的民众气氛中,胡国兴接下了调查的任务。
他相信,自己之所以被委任为调查委员会主席,是因为:“该调查需用法官审查案件的专业知识及经验,查清该火灾的成因及导致惨剧发生的情由、审议各救急部门及采取的应急行动,并就该行动是否足够和统筹得宜提供意见,以及就如何防止同类惨剧再次发生提出建议。该等事项乃法官专业可处理的事宜。”
这位新上任的主席花了9个月时间做出两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并且,“向政府提交报告书时,亦公开报告书内容,让公众知晓”。如今,它们被中环的立法会图书馆收藏起来。这两本可供香港市民随时阅览的报告,揭露了整场火灾的真相。
人们未曾想到,凶手竟然只是一粒小小的火星。在11月20日的嘉利大厦,焊接工人正在电梯里焊切金属,没有人注意到,一粒火星从11层一直落到2层的电梯大堂。
胡国兴曾在接受访问时回忆起自己的调查:当时电梯间里堆满了“夹板、竹竿、旧报纸,甚至锯屑”,“易燃”几乎是这些杂物唯一的共同点。
这粒火星引燃了2层的废物,浓烟和高热气体在电梯槽内持续上升,并在电梯槽顶部积聚,在高层与新鲜空气接触后产生回燃,制造了另一个火场。
这栋大楼最高的那3层就如同被点燃一般,陷入一片火海。来不及逃脱的人们挤在窗前,绝望地挥手、呼救,但由于火势太过强烈,消防员带来的云梯已经难以靠近。
第 | [1] | [2] | [3] | 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