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冰点特稿
冰点特稿第776期

【冰点特稿】:大火痛醒香港

本报记者 赵涵漠 □柴子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1-2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在高层楼宇火灾时,相比先进的云梯车,良好的城市管治更为重要

    并不是只有火灾调查委员会在不停地向各个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就在嘉利大火的第二天上午8点30分,香港立法局大楼会议室里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会议。

    6个立法委员和6个来自保安科、消防处、屋宇署的政府公职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而这6名立法委员当时都是《消防安全(商业处所)条例》草案委员会的成员。

    事实上,香港曾在1994年经历了一宗造成12死、10伤的蓄意纵火案。两年后,立法局内务委员会为“确保此类惨剧不再重演”,决定成立草案委员会。显然,刚刚发生的嘉利大厦火灾让这项法例的出台变得更加迫切了。

    直到今天,草案委员会主席、议员涂谨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还记得,自己在前一天连续几个小时盯着火灾现场的电视新闻,“好惨,有一些人还没等到救援就从楼上跳了下来”。

    但是在第二天的会议上,他明确提出,“比悲痛更迫切的是改善问题,首先要反思救人程序,然后马上进行紧急巡视,检查其他大厦是否存有潜在危险”。

    从今天能够翻查到的会议记录来看,在这场一个半小时的会议中,立法委员和公职人员显然发生过一场辩论。

    黄秉槐议员指出,欠缺自动喷洒系统让救援工作变得特别困难,更何况在这栋大厦中,“走火通道被阻塞亦无人理会”。他强调在装修工程期间,防火工作是很重要的,而这一点他早在1992年就已经提出。

    当时的消防处防火组消防总长林振敏则回应,3年前,消防处已经在检查后致函有关业主,要求他们安装自动喷洒系统。1995年,消防处还向各有关机构派发了防火录影带。

    不过,无论是消防处或草案委员会,都没能阻挡灾难的发生。在消防处后来对全港楼宇进行查勘时发现,只有28%的私人楼宇在消防装置和大厦消防管理方面获得“满意”评级。屋宇署也在查勘时获得相似的结果,“80%的综合用途楼宇逃生路线不足”。

    涂谨申回忆起,调查人员在研究嘉利大厦火场时发现,商业大厦惯用的玻璃门极易被烧毁,因此在后来出台的正式《条例》中特别要求,商业大厦如果使用玻璃门,必须采用抗火能力超过一个小时的特殊材料,尽管这种玻璃会大大提高建筑的造价。

    此外,正是基于嘉利大厦大火的教训,《条例》还要求大厦内防烟门必须时刻保持关闭,“否则,逃生的通道就会变成杀人的通道”。

    这场大火全面革新了香港的消防细节。

    如今,已经退休的林振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高层楼宇火灾时,相比先进的云梯车,良好的城市管治更为重要。”目前,全世界最高的云梯车只有100米,而杭州市为购买亚洲第一辆百米云梯车,花费逾2000万元。

    这种极为昂贵的云梯车最多只能到达30层楼高,但现实中,城市正在向着云霄里飞快地长高。以自己在消防处服务多年的经验,林振敏强调,“高层建筑的防火主要还是靠预防”。

    最终,经过整整两年反复地磋商、辩论,《消防安全(商业处所)条例》于1998年出台。

    这项法例规定,1987年前的商业楼宇,都必须符合更严格的消防安全结构,包括出口通道的宽度、数目、安排及防烟防火设施,不同单位之间的耐火分隔等;必须增设的消防装置及设施包括:自动喷洒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的自动停止设施和消防栓系统等。同年出台的《建筑物管理条例》也增加了消防安全的内容。

    为此,香港政府分两期对旧式商业楼宇进行消防安全改造,首期处理1973年前落成的约400幢楼宇;从2001年10月开始,处理1973至1987年的楼宇。

    这项法例,至今仍被挂在屋宇署的网站首页。

    李照兴还记得,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消防队员常常出现在香港市民的生活中。甚至有时他坐在茶餐厅里享受下午茶,也会听到伙计向老板抱怨一句,“检察员又来了”。

    我低下自己的头,对自己说,我是有责任的。是的,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是有责任的

    对于这座维多利亚港畔的城市来说,一场火灾就是一道巨大的伤疤。

    叶坚耀是香港《星岛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嘉利大厦大火时,他爬上了距离嘉利最近的一栋楼房顶层,用镜头记录下一具被烧焦的尸体,表情扭曲地伏在窗台上。这个画面,许多香港人至今仍难以忘记。

    火灾发生时,电视新闻全程直播。刚刚捡回一条命的叶广权连续几个小时收看新闻,他不敢相信,仅仅几十分钟的时间,那栋大厦就成为了人间炼狱。

    已有21年楼龄的嘉利大厦窗户碎裂、墙体斑驳。在一个接近窗口的墙角,搜救人员发现了22具骸骨,有些已不完整,有些交叠在一起,难以分开。整栋大厦不再有生气,安静得吓人,那些在电梯间里抽烟,或在茶水间里讲八卦的人们,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镜头下,只有一只褐色的小鸟在这里短暂地歇脚,然后迅速离开。

    事后,街道上摆满了白色和黄色的鲜花,花圈上的挽联写下“人间浩劫”4个大字。

    曾经被困在嘉利大厦的获救者爱德华相信自己不会忘记这一切,但“我们(幸存者)再见面时绝对不会提到这些”。

    如今,香港消防处也已经不再愿意更多提起1996年的那场大火。消防处新闻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救火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不想标榜英雄主义。更何况,那场大火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教训,我们只希望做好消防安全。”

    这并不是唯一一场改变城市历史的火灾。1911年3月25日的一场大火,也曾改变了纽约乃至美国。

    火灾发生在纽约曼哈顿南部的百老汇大街和第六大道之间。不过,在近百年前,在这两条街道之间穿行的年轻女孩儿,并不是时尚的模特或艺术家,而是前往三角内衣厂工作的女工。她们在一栋10层建筑的7至10层工作——直到灾难降临。

    没有电视画面帮助我们还原当时的情况,但在火灾第二天,《纽约时报》头版头条给出了这样的标题:“141名男女工人死于内衣厂大火;被困华盛顿广场大楼高层;街上尸横遍地;楼内堆尸如山。”

    报道中说,“位于格林尼街与华盛顿广场拐角处的十层大楼中有三层昨天焚毁。大火中141名年轻的男女工人——其中至少125个姑娘——被烧死或者在跳到楼下的人行道上时摔死”。

    那些死去的女孩们,年纪最小的14岁,最大的也只有23岁。她们中的许多人从遥远的欧洲来到美国,甚至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美国公民,生命和梦就已经被烧毁了。

    “4时40分,大火爆发了,有些人跑下楼梯,幸免于难,但一两分钟之后,这条通道就被火封死了。姑娘们冲到窗口,然后开始往下跳。人群中人们叫喊着不要跳,她们跳了,穿透破碎的玻璃坠落,在人行道上相互挤压致死。至于没有跳的,就更不必说了——有的尸体只是一堆灰烬。”《纽约时报》这样描述当时惨状。

    她们的死亡将活着的人们唤醒。“我低下自己的头,对自己说,我是有责任的。是的,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是有责任的。”一位当时的学者在他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三角内衣厂火灾成为立法的依据,政府制定了《劳动法》,并规定工人们每工作3个月就必须进行一次防火训练。1912年,立法规定,在7层以上超过200名工作人员的楼层,必须安装自动防火喷淋系统;在任何一个超过两层、雇员超过25名的工作场所,都必须安装自动报警系统。

    这是以生命为代价获得的改变。

    回到香港,在嘉利大厦火灾之前,也曾经有一场大火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1953年的平安夜,一个石硖尾棚户区的住户在点火水灯时不小心烧着了棉胎。那场大火烧毁了6个村庄,将所有的木屋和石头房子化为灰烬。

    当大火熄灭后,真正的灾难才刚刚开始。9个人丧生于这片废墟,另有57151个人因为这场火在圣诞节当天成为灾民,失去了自己的家和全部财产。

    为了安置这些灾民,政府修建了几栋临时宿舍。据说,那时每间临时宿舍的面积不足7平方米,没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尽管看起来十分寒酸,但这几栋临时宿舍却开启了香港的“公屋计划”。

    如今,在这个城市中有上百万个公共房屋单位,供低收入者租赁。这项举措被一些学者称为“由政府调控的‘社会工资’,降低了可能由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

    “看起来,香港每一场大火,都可能带来一点变革。”作为这座城市的观察者,李照兴说。

    香港高等法院法官胡国兴

    香港消防处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向公众进行消防安全教育。CFP供图

    立法会大楼前的泰美思女神像

 

    1996年嘉利大厦火灾现场

    火灾救援现场

    


上一页  
[1] [2] [3]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