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新能源汽车不会过热,因为我们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特别是真正批量投放市场的车型还是很有限的,而且在这里面我们还应该鼓励企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加大研究开发、加大市场的开拓。当然政府也不能站在旁边。对于达到节能减排的车型,包括新能源的车都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所以不能一概以“过热”来论。确实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而且都在加大研发的投入,所采取的技术路线也都不尽相同,这本身是一个好事。
李毅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要求相关标准尽快出台,配套措施也要随之完善。当务之急是在管理体制上,要明确电动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门槛和产业政策,要有一个专项规划,以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现在国务院已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办法、制度和方案都在研究中。国内一些企业正在试制新能源样机,但都没有大批量生产,更没有入市。我国汽车百公里油耗比美国高10%,比西欧、日本高20%甚至30%,所以我国现有的汽车节能减排潜力还很大,任务还很繁重,今后我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仍然是主要方向。
董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我认为,细则最大的遗憾在于没有把经典的混合动力车型纳入私人购买补贴的范围内。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需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战略,但光给粮票不给钱不行,得有大的投入。有了资金的保证,加上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和节俭,我们一定能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做得更好;但是如果投入跟不上,实现这个目标就会遇到较多的困难。
张进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预计2015年后,中国将真正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阶段。财政补贴是只能在示范或者推广初期的时候实施的政策。从长期来说,还是希望能够把汽车的税费综合性进行调整,比如把城乡购置税、燃油税、消费税统筹起来,以车辆的排放和能效为基准,对车辆进行税费的统筹调整,这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非常具有意义。
宋健(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新能源汽车还有艰辛的路要走,绝不会一帆风顺,也不是国家给点补贴,或者说有一定的规模就能解决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假如采用目前的方案,假如没有突破的话,现在新能源汽车是不可能普及应用的。今后,假如说新能源汽车不能在制造新能源汽车的资源方面有突破的话,前景并不乐观,但是为了能源的安全,必须要走这条路。
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这是一个重大的、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是哪一个企业能解决的,吉利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我相信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是走在中国前列的,全中国绝对没有第二个企业能和我们比,只是我们在静悄悄地研究。
赵福全(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中国的新能源车不缺作秀的,我们的新能源车要真正能服务客户。
尹同跃(奇瑞汽车董事长):新能源汽车几乎是我们国家步入汽车社会的唯一途径,也使汽车工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祁玉民(华晨汽车董事长):现在懂不懂的都在说,干不干的都在讲。新能源炒过头了。
徐留平(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现在大家都处于探索期,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技术和零部件技术都还不成熟,能够满足示范运行的产品都还不具备,难以准确判断新能源汽车的成熟时机,所以各企业投资都比较谨慎。但长安汽车还是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前景,我们在推动节能减排方面,新能源、传统汽车并行不悖,即坚持传统动力升级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应用并重方式。
本报记者 黄少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