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1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别过度阐释“徒步返乡”的悲情

陈一舟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21日   02 版)

    1月19日,返乡民工带着行李在319国道上徒步行走。当日是全国春运首日,渝东南地区受到严重的冰雪天气影响,部分客运车辆停运。早上8点,在319国道黔江至彭水段,成群结队的滞留民工因归家心切无法等待,冒着冷风,踩着积雪,扛着行李,徒步开始了回家的最后一段旅程。(新华网1月20日)

    最近读到不少诸如“农民工冒雪徒步返乡”、“年轻母亲骑摩托跋涉2000公里回家探子”之类的新闻。这样的事情原本不过是个案,或者是偶然因素的促成,或者出自个人实际情况的考量,并不能“代表”什么;但古怪的是,这样的事儿却引起了舆论的过度“围观”,徒步返乡的“情切”与奔波探子的“母性”,以及附着其上的各种弱势者元素被无限放大,而被遮蔽起来的则是事件的本质。

    很多人因此对“一票难求”冷嘲热讽,并对徒步返乡的民工给予某种廉价怜悯,却浑然不觉,这其实是个体的自由选择,与“买不起车票”、“弱势群体生存压力大”没有太多直接关系。事实上,早上8点多徒步出发的农民工,在中午时分就已经坐上了恢复通行的班车;骑摩托车奔驰2000公里回家探子的母亲,最近被网络舆论冠之以“伟大母亲”的光环,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位女子的行为或许只是冲动下的选择。仅此而已,答案就是这么简单。可为什么,我们非要把原本很简单的东西阐释成浪漫而复杂的悲情?

    之前也有类似事情发生。比如在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期间,因买不到返乡车票,20岁的郑州籍大学生高富松便骑自行车从北京沿107国道返乡,耗时7天半,行程近800公里;在湖南,也有一名深圳打工男子雪地徒步100公里寻女友,最后冻倒在路上。当时的消息传出,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喝彩”声一片。有不少网友对徒步雪中寻觅女友的男子表示极度的“敬仰”,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中国人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而对于骑车1600里返乡过年的大学生,也让人“看到了青年一代坚强独立的意志”、“很欣慰、很自豪”……

    同样的过度阐释,同样的无限渲染。“徒步返乡”的意志固然可嘉,但做法却不理智,甚至可以说太过冲动。就如那位骑摩托车飞驰2000公里的女子,如果半路上出现任何意外,那都将是难以挽回的灾难。至于说这些行为“很具有传统精神”、“很富有民族风骨”,这种道德拔高实在是太离谱儿了。把“徒步返乡”者当英雄崇拜,其实不过是围观者宣泄情绪的道具。说到底,终归还是社会浮躁的某种表征罢了。

延时收费减,总是买路钱
是时候“清算”公路收费了
有真关怀才有温情春晚
中国“虎妈”震惊世界
幸好还有甘愿卧底的记者
“最不作为奖”不能沦为行为艺术
别过度阐释“徒步返乡”的悲情
文强咋不叫“文某强”
恐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