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2月2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面对他人苦难,我们如何自处

张 伟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23日   09 版)

    有一道作文考题,可能值得我们全体作答。尽管到目前,它只被摆在参加北大、南开、复旦等高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面前,但它提出了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他人苦难,我们如何自处?

    这道本月20日使用的考题,已经由媒体事后拼凑还原。命题者借用鲁迅杂文《这也是生活》中的文句“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并向考生发问:在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和我是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的呢?

    这句话之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以至事后许多人相互探问出处。但它切中的,却是目前许多担心社会道德滑坡者心中的忧虑。由此,有理由将此问传递给更多读者,并一起思考。

    长久以来,当社会大多数个体困顿于自身生活时,要求人们分担他人的苦难,体察全社会的忧患,是过分奢侈的。而一个与此相关的不争事实便是:目前,我们某种程度上身处这样一个社会。 

    民生确实不易。我们为住房、购车、医疗甚或生命财产安全焦心担忧;我们营营劳役于自家算计,甚至无力向他人生活中的阴影投去关怀。这是许多人共同面对的生活现实,毋须过多解释。

    但对我们来说,普遍的生活压力和民生艰难还意味着另一个事实——在很大层面上,我们与社会上的许多人分担着同样的命运。那些距你我几千公里外的人身上发生的不公,也许会在某一天降临到你我头上,因为我们“分享”着这种不公的社会环境。出于同样的逻辑,那些素未谋面者所遭遇的人生坎坷,也未必永远不在你我身边发生。

    清醒的人,轻易便能从他人的危难中看到自身可能面对的凶险。我们谴责见到老人倒地而不扶的人,因担心有一天自己倒在地上无人相救;救助陌生的贫病者,是希望自己的困顿不会遭遇冷漠;敌视贪赃枉法者,是害怕自己的钱袋也会被贪官染指;而我们声嘶力竭地反对暴力和流血拆迁,是害怕自己的居所有一天也被夷为平地。听上去,这是自私的计较。但由个体考虑生出的集体道德,才具有根基,并可以持续。

    除此之外,我们传统道德中的某些品质,也让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不幸显得无法忍受。这些品质并不只留存在“扶危济困”、“天下大同”等空大的口号之中。正是由于这些品质,我们向来无法以自身的困境,作为自己对他人苦难漠然的借口。我们无法因自己身处暖气中,便能毫不牵挂冬天露宿街头者,无法因自己囊中羞涩,便绝不肯向贫寒的孤儿捐一件冬衣。同样,我们无法因自己力量微弱,便可以向那些与自己无关的邪恶和残害低头。

    面对他人苦难,我们如何自处?这不只是一道需要用华丽辞藻堆砌作答的作文考题,也不是一个只有在闲适之中才需要考虑的无关命题。事实上,它每时每刻都摆在人们面前,需要选择。当然,它也不只与“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相关。无论是远在异国他乡,还是在距我们不远处的楼房村舍里,他人的困苦都无法彻底忽视。

    是选择沉默地关注,还是挺身而出,施以援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考量。但须记住,并非只有竭尽所有甚至牺牲自身幸福去为他人谋求福祉,才值得嘉许。那些细微的、轻而易举便可以完成的努力,也是一种有效的力量,甚至是一种更有效也更持久的力量。

    正如一些老掉牙的故事所启示的那样,被自己忽视的细微正义之举,也许正是改善自己生活的社会所必需的。那些看似在远方、与自己无关的人的命运好坏,正昭示着自己所能实现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这是我们都有必要仔细思量的考题。

面对他人苦难,我们如何自处
照亮前程
王室婚礼遇上难缠钉子
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