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在新房里过新年!”近日,西藏林芝地区巴吉村藏族农民普布次仁一家三口在藏历新年到来之前住进了新建的安居房。而昌都地区日巴村藏族农民达瓦泽仁与村民们同样欣喜万分,他们在深山峡谷中世代沿用的溜索终于被改建成了吊桥,大家走出山村安全、便捷了许多……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农牧民子女教育“三包”政策、免费的农牧区医疗保障政策等,一大批凝聚党和政府关怀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惠民政策得到落实,使西藏29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在喜迎藏历铁兔新年的同时,备感温暖和鼓舞。
安居工程向纵深推进
记者近日走进林芝地区巴吉村,展现在眼前的是错落有致的农牧民安居新房。普布次仁新建的400多平方米的房子是他和父亲巴桑、女儿拉巴卓玛的新家,房顶的铁皮是政府补贴5000元购置的。
农牧民安居工程是西藏新农村建设中的亮点和突破口。自2006年开始,西藏实施了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
2010年,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覆盖全区140万农牧民。同年,西藏安排资金18.18亿元,大力推进水、电、路、气以及通信、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全年共解决31万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乡镇通邮率、通公路率和村通公路率分别达到85.7%、99.7%和81.2%。
“纺织在我们村有悠久的历史,现在我们把纺织品通过旅游展现给国内外游客,自己还可以挣到钱。”在八一镇公众村农牧民安居新房中,纺织机正在嘎嘎作响,55岁的潘多正在纺织民族手工艺品。
大批民生工程的实施正在改善着当地群众的生活。“十一五”期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5年前的2078元增加到2010年的4138.71元,比2005年翻了近一番。
从安居到乐业,再到可持续发展,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内涵正日益丰富。在新农村建设中,西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区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农村薪柴替代工程,在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因地制宜地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去年,西藏约有15万户75万农牧民用上了清洁能源。
从溜索、油灯到立体交通能源网
42岁的日巴村村主任达瓦泽仁告诉记者,虽然日巴村离昌都地区所在地不远,但是因为扎曲河的阻隔,人们往往需要溜索外出,村民生产生活非常不便。
在政府部门的努力下,如今,藏东农牧民开始告别溜索。从2009年开始,西藏实施了溜索改桥工程。2009年国家首批投资2300多万元,实施了18处溜索改桥工程,现已建成人畜简易桥十余座。2010年,国家投入约2亿元,对现存66处溜索进行改造建桥。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金世洵介绍说,国家投资1378亿元的西藏“十一五”规划188个重点项目,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包括交通、能源、水利、农牧业、教育、卫生等,其中大多数是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和阳光工程。
5年来,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林芝、阿里、日喀则等地机场相继通航,圆了当地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坐飞机的梦想;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等国道整治工作加快推进,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阿里与拉萨实现了全线通油路,从而为越来越多开着私家车出行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而昔日的溜索正成为见证西藏交通发展的“活化石”。
西藏是一个水电为主、能源季节性紧缺较为明显的省区,夏季电力略有丰余,冬季则电力紧缺。
现在,在“世界屋脊”上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输电工程、被称为“电力天路”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简称“青藏联网”)正在建设中。截至目前,青藏联网工程完成土建工程量达四成以上,并有望于年底建成投运,而这一工程的建成运营,将使西藏电网与全国电网实现联网,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缺电问题。这意味着这一光明工程将为更多西藏群众用上电、用好电,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免费”成为民生热词
“国家给我们包吃、包住、包学费,我们真的很感激!”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小学六年级藏族学生次旺拉杰说,他的学杂费和其他费用,甚至包括牙膏、毛巾、冬衣秋服等费用全部得到免除。从1985年开始,西藏实行农牧民子女住校生享受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
西藏“三包”经费标准经历了数次提高,目前平均达到每生每学年1800元,今年将提高到2000元,“十二五”末期将达到3000元,边境地区学生补助将会更高。
据西藏教育部门透露,“十二五”期间西藏将推出农牧区学前两年藏汉双语教育免费的政策,对接受学前教育的农牧民子女实行“三包”。
“共产党,嘎真切(感谢)!我们老百姓看病也可以报销。”来自那曲地区藏族牧民尼玛次塔在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将长期折磨自己的肺病彻底治愈,医院给他报销治疗费用达4000多元。
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介绍,“十一五”期间,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用于农牧民免费医疗经费达17亿多元,西藏农牧区医疗补助标准已从5年前的年人均80元提高到目前的年人均180元。
“农闲时,我都会跑到农家书屋看大棚种植辣椒的藏语书。”林芝地区朗县洞嘎镇卓村村民措姆是蔬菜大棚种植户,去年,她利用学到的技术,种植大棚辣椒,赚了1万多元。作为朗县辣椒种植大镇,洞嘎镇“农家书屋”根据农牧民群众的生产需要,配备了大量的蔬菜栽培技术图书。
“十一五”期间,西藏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县乡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28%和91.41%。
“现在我们农民也可以拿‘工资’了!” 拉萨市蔡公堂乡71岁的藏族农民巴桑从去年开始领取养老金。
近年来,西藏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医疗养老保障体系,用科学的保障体系为改善民生系上“安全带”。据统计,西藏先后5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同时,新农保让高原农牧民有了“退休金”,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
据新华社拉萨3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 拉巴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