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玲)3月29日,“流动青少年城市适应与社会融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几十家公益机构与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阻碍流动青少年城市适应和社会融合的因素。与会者认为,社会各界应该创造条件,让打工子弟与城市孩子双方相互了解,使他们不带歧视偏见地双向融合。
从事青少年成长教育的公益机构歌路营教育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曾到北京郊区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访问,在与一群初中学生探讨城市生活的感受时,一名同学说:“北京太小了!”原来,这群孩子来北京几年,一直在家和学校附近的城乡接合部活动。
目前,北京大约有40多万处于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打工子弟,这些孩子离开了农村,但并未真正融入城市。他们大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没有机会分享城市的公共生活,不了解城市的生活规则,缺乏城市生活的技能,就像身陷“孤岛”一样,身份认同不清晰。一些公益机构发现,许多城市孩子对于进城务工子女不理解,很排斥,甚至有恐惧感,认为他们的到来挤占了城市的资源。歌路营教育咨询中心曾对一所学校80多名六年级学生进行过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几乎没有和北京人打过交道,对于一米线、扶梯上靠右站立等城市生活规则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