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4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天神

■皮 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05日   04 版)

    陈琳的存在,几乎让所有人都不敢在他面前自称数学学得好。

    听陈琳的小学同学讲过一个故事。六年级时,学校收到了区里发来的一份推荐名单,名单上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各个重点中学数学特长生的录取竞争。教导主任把他俩留在学校等家长,已经到了放学时间,他们趴在二楼楼梯转角处的窗口,盯着学校大门口。很长很长时间里,两个小孩儿一声不吭地盯着空荡荡的校门。后来,陈琳先开口了,而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知道怎么证明√2是无理数吗?” 在得到“不知道”的答复之后,便开始口述证明方法。

    在讲述这个发生在将近20年之前的轶事时,这个朋友至今还是一脸震惊。她说自己直到那一瞬间才意识到,原来身边站立着的不是人类。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天神。这是陈琳博客的名字,也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我的记忆里,他就是这样一个“天神”。

    曾经向陈琳请教过一道数学题的解法,他先是按照上课时老师教的思路讲解了一遍,看我依然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接着说:“换个角度想想,其实还有另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有时候就是这样,当你按照惯常的路数,历尽艰辛写满整整两页草稿纸却还没有得出答案的时候,其实捷径就在另一条路上——只需要你换个思路罢了。

    “换个角度想想”,这是陈琳教给我的。

    我和陈琳相识于小学四年级的奥数班。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总能轻易解出形形色色的刁钻问题。每次考试之后,老师们在讲解完一道超难题之后,经常要感叹一句:全年级只有陈琳做出来了。

    要知道,当你身边真的有人破解出那些看似超越人类智商的难题时,你会一边感叹,一边情不自禁地认为:下一次,如果自己再努努力的话,或许也可以完成。

    后来,我和他升入同一所中学,虽不同班,但6年里关于他的传说就没中断过:得了数理化多个学科全国竞赛一等奖,进入国家物理集训队,参加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保送北大……

    再后来,关于他的故事,是我从朋友们发的纪念文章里拼凑出来的。从北大物理系转到数学系,拿到全奖去美国UCLA读硕、读博,继而博士后。他始终醉心于理论物理和纯数学,出国后开始艰深的mathematical physics(数学物理)研究。

    人人都喜欢天才的故事,在我眼里,陈琳就是天才。长久以来我一直坚信,若干年之后,他会成为一个大人物,被媒体追逐。可现实却是,一年之前,他的名字以这样一种方式出现在新闻里——《28岁旅美中国学者波多黎各溺毙》。

    在朋友们写的纪念陈琳的文章里,我发现了这样的细节。“我每次去自习室找人,十有八九会看到他在那里埋头苦读。系里限制每个学生每学期最多可以打印300页,而陈琳就托我帮忙打印论文。我纳闷他怎么能读那么多,更纳闷他怎么读得那么快。后来看到他聚餐也带着论文,上飞机也带着,出去玩在旅馆也看论文,才知道他是多么投入。天才加勤奋,而且真正对学术感兴趣,这让我很景仰。”

    其实,聪明人远不止陈琳一个。但我也知道,聪明人更愿意投身金融领域,凭借智慧、勤奋和扎实的思维训练,这些人会比别人更轻易接近“成功”。可是陈琳却定力十足地一头扎进纯理论的世界,自得其乐——这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离群索居的“野兽”,一个理想主义的寄托。

    如果可以自认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话,我始终希望关于陈琳的传奇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这样,每当我们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时,想想他的故事,或许就能汲取些力量,变得更坚定、更有勇气。

    可是,他就像一颗流星,在所有人都失色于他的光辉时戛然而止,坠于天际。

■皮 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4月05日 04 版

浮世绘
清明·想你
不认识他,却总想起他的足球
只是一位好老师
我们都以为还有时间
不打扰就是最好的怀念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天神
谁还原了另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