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纪录片是被自己困死的

马长军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13日   02 版)

    近日公布的《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共出品电影纪录片16部,而其中通过全国主流院线上映的13部纪录片,无一通过票房收回成本。(《中国青年报》4月12日)

    专家把目前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困窘归咎于低端制作与无效传播的恶性循环,也许有道理,但肯定不是全部。

    我对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一知半解,看到上述报道之后,很有兴趣地上网搜索了一番。这让我对中国纪录片有了一点点印象,但兴趣也就到此为止了,不是我无缘观看,而是我根本就不想观看。

    我对照2010年中国纪录片名单,逐个查阅了每一部的主要内容,发现这些纪录片大多属于“宏大叙事”,或者是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历史或风景娱乐片之类,只有一部《归途列车》贴近现实生活。

    以我对“纪录片”的理解,纪录片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不管是对历史的挖掘、反思,是对文化、文明的探讨,还是对人类生存的观照,对现实社会当下生活的深入观察,作为纪录片,要让观众有新鲜感,要给观众亲切感,要让观众感觉得到影片对人的关注,观众才可能产生买你票的意愿。然而,2010年的中国纪录片也许看上去很新鲜,却跟观众,跟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关系不够密切,亲和力还很欠缺。

    《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很多纪录片还犯了一个很时髦的毛病,沾染了当前电影界的一些习气,好大喜功,大手笔大制作大题材大气魄,叫人觉得能拍出这样“大”的纪录片就是一项成就,很值得骄傲似的。但是,尽管这些纪录片有一定的内容也相当有分量,却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甚至怀疑,有些纪录片未必是出于编导自己的兴趣而拍摄,而是暗含了某些宣传广告的意味,把某种思想观念或者欲求之类植入叙事中,结果是纪录片不幸掉进了宣传片说教片的窠臼。你究竟是要观众了解一个事实一个真相呢,还是要观众去上课受教育?

    如果中国纪录片继续不接地气还自以为是,钻牛角尖般地照旧围绕“大”字做文章,煞有介事地怀旧,而无视当下的现实社会生活,无视公众的生存处境,不敢为公众利益发声,这样的纪录片就无法赢得观众,谈什么票房基本就是一个笑话。

一则因药致死的谣言何以屡驳屡兴
被忽略的城镇化陷阱
不怕馒头回炉,就怕监管夹生
民政部门管得了领证 管不了婚礼
拜托专家发言多一点技术含量
如何看待日本排放核废料
到底怎样才算被“洗脑”
中国纪录片是被自己困死的
疏忽